阅读历史 |

第三十章、小李子的故事(1 / 18)

加入书签

夜晚是大桥最美的时候,桥上灯光闪亮,两岸灯火辉映,五彩缤纷的色彩把大桥装点得更耀眼,更夺目。

桥上不停闪烁的五彩灯火,犹如一个个仙女在翩翩起舞。

这灯火,这夜桥!

璀璨的夜景!

是为谁而美丽无比?

就在这熟悉的地方,他还记得与她上次相拥走过时,桥上起了风,拂过她的秀发,弄乱了她的刘海,有几缕头发垂下来,贴在她脸颊边,显的那样的楚楚动人。

停留片刻,河边的晚风渐渐冷了起来,张晓东便不再停留,转身踏上桥头,头也不回的离开了。

回到住所,打开门的一霎那,张晓东特别期望能看到苏蕊的身影,看到她正在捧着一本书,认真的看着;看到她正系着围裙,在厨房里像只小蜜蜂一般忙碌着;看到她,正仰起脸来,冲着他微微一笑……

但是,屋里没有灯光,他打开灯,也没有苏蕊的身影,嗯,她应该还在学校呢。

那晚,困乏至极的张晓东简单洗漱了一下,躺在床上,与苏蕊聊了一会天,就昏昏沉沉的睡去了,毕竟这是一个刚刚旅途归来的人呢!

午夜梦回,却是回想起在平顶山煤矿的事情来,他们一行人,穿着笨重厚实的防护服,脚上踩着大靴子,头上顶着安全帽,踢踏踢踏的行走在黑暗笼罩的地下巷道里,那单调的声音回响在这深不见底的地方,让人感觉到阵阵恐怖。

而言前唯一的光亮,仅仅来自头顶的那盏昏暗的小灯,照射出一股忽隐忽现的光线。

沉重的装备,尤其是那件装了钢板的背心,研磨着他的左肩,使得他每走一步,就疼一下,慢慢的整个人都已经麻木了,就那么机械的往前走……

突然,黑暗里传来一声沉闷的爆炸声,瞬间地动山摇,头部乱世砸落,四处传来尖叫声,是要塌了吗?

啊!

一声尖叫,张晓东从梦中惊醒,抬眼望去,自己正好好的躺在床上,屋里悄无声息,只他一人,哪来的煤矿巷道,哦,原来是一个噩梦!

他起身,下床,倒了一杯水,一饮而尽,又躺回床上,脑子里却是总有挥之不去的想法。

当初下矿实习的时候,因为时间仓促,并没有做过多的思考,然而,现在回过头来一想,心里却有点后怕。

作为一个国有大矿,这个矿的设备更新程度已然是比较不错的了,可是井下有些地方的安全措施还是让人担忧,而一旦发生事故,在地下几百米处,你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即便你在帖子。

张晓东第一次接触到科拉深井是在公司的实习培训课上,公司聘请的一位培训老师,是一位已经退休、两鬓斑白的老教授,在他的ppt课件里面,提到了科拉深井。

但当时老教授的培训课主要是在进行石油钻机的培训,在举例说明阶段,就提到了科拉深井,尤其是其引以为傲的12262米的钻井深度,以及一些该钻机的结构形式和性能参数。

培训课上那位教授更多的是介绍了科拉深井的技术参数,以及其应用到的先进技术,并直言国内的技术与之相比,差距很大,两者之间的技术差距至少有二十年,却并没有牵扯到其他的怪力乱神的说法。

张晓东也是一次偶然的机会,在一个论坛的帖子上,看到了关于科拉深井的详细报道,其中就包含了“地狱之门”的叙述,以及一些匪夷所思的超自然现象。

年轻人总是充满了好奇心,张晓东也不例外。他在第一次看到科拉深井的故事后,就特别感兴趣,后来更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几乎查便了国内外相关的网站,遍寻各大论坛,目的就是搜集与之相关的资料。

但是,他在搜索了许久之后就发现,有用的资料就那么一些,剩余的多是重复资料或者是杜撰的痕迹太明显的传闻,没有太多的价值。

其后的一段时间,由于资料重复性太高,大多数资料竟都是老生常谈,千篇一律,提出的观点毫无新意,他也是渐渐的失去了继续再查下去的兴趣。

不过,关于“地狱之门”,他却是查到了一些新的资料,颇为有趣。

那是在土库曼斯坦的卡拉库姆大沙漠中部,有一个被称为“地狱之门”的人造大坑。

这个直径约为70米的大坑,是1971年的时候,苏联地质学家在这里开凿天然气时,地下钻机倒塌形成了这个大坑。

从前土库曼斯坦还属于苏联的时候,地质学家就断言这个叫做达瓦札的沙漠小村附近一定会有大气田。

于是在1971年一支物探队来到这里,第一次试钻就在很浅的地层下发现了天然气,队员们喜出望外,连忙安营扎寨准备大干一场,没想到帐篷刚扎起来……稀里哗啦,地面就陷下去了,形成了一个直径69米,深30多米的坑。

这个大坑形成之后,就一直嗞嗞的冒着天然气,要知道天然气这玩意浓度到了一定程度,遇明火就会爆炸,而且天然气里经常伴生硫化氢之类的有毒气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