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72节(1 / 2)

加入书签

他给了妇女一点银子,回到家之后,依旧久久不能回神。

朝廷混乱,战乱频发,税收颇重,底层百姓苦不堪言,他身份低微,没有什么办法。

只能写一首诗,为他们发一发声。

他拿出纸笔,写出那一首著名的《观刈麦》。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垄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背傍。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天幕缓缓放出这首诗的全文。

天幕下的平民百姓望之,不免落泪。

天幕放了这么多首诗,多少诗是写给百姓的?很少。

大多是诗人抒发壮志未酬的愤懑,或是风花雪月。

白居易身为官老爷,却能体会到底层百姓的痛苦,为他们发声,这让人如何不感动。

王维的好朋友裴迪见周围的百姓都非常动容、有的甚至落下泪来,佩服得五体投地。

“我总算明白他为什么那么受百姓欢迎,名次那么高,水能载舟啊。”

事实证明,白居易不仅会搞《长恨歌》这种浪漫主义,也会搞现实主义。

王维自信地微笑:≈ot;我就说他有佛缘,佛说,众生平等。≈ot;

裴迪有点害怕,糟了,他之前说白居易要是信佛,他就吃筷子,他不会要输了吧?

晋惠帝司马衷心里闷闷的,觉得妇女好可怜,连饭都吃不起,忍不住说:≈ot;你们怎么会这么惨?≈ot;

大臣叹息:“苛政猛于虎,实在没饭吃。”

司马衷想要给他们解决困难,绞尽脑汁,灵光一闪:≈ot;那他们为什么不吃肉糜呢?≈ot;

大臣们“??”

白母的心疾

唐宪宗李纯心情很不好,自从这天幕出来,他的心情就没好过。

一开始,李贺说用《苦昼短》说他沉迷丹药,脑子有病。

他心里恨不得杀了李贺,可却明白,如今被天幕评为十大诗人的李贺,他杀不了。

唐宪宗李纯不得不捏着鼻子,派人去请李贺来京城,许他官位。

可李贺好像猜到了他的不喜,直接婉拒了送信的使者。他说,他要待在河南老家,一是调养身体,二是编写诗集。

唐宪宗李纯见他拒绝,心里很满意。

他可是四海之主,谁喜欢在身边放一个天天骂自己的人呢?

就连广开言路的唐太宗,最后也难免对魏征不满。

李贺那就是个刺头!他不想要!

如今天幕又给他送了个刺头————白居易。

这《观》l麦》里面的妇女为了交税,把家里的田都卖光了,只能捡麦子吃,这是多么地触目惊心。这下被天幕广而告之,全国的人不就知道他实行苛政了吗!

白居易这个混蛋!

与此同时,他也有些担忧,他一直感觉自己上位以来,做得特别好,民间还有人喊他小太宗,怎么还有百姓这么惨?

唐宪宗李纯于是问:“这天幕所说的情况是真的?”

有些大臣见皇上心情不好,立马跳出来说:“陛下,您瞎瞎,那首诗中,很多人都在辛勤工作,只有一个妇女因为家里的赋税太多,不得不卖掉田产。这分明是个例啊。≈ot;

“就算是贞观年间,也有饿得吃不起饭的人,白居易只不过挑了一个,就把它放大,实在失之偏颇。”

“自从两税法开始实施,百姓的负担大大降低,怎么可能是苛政?”

唐宪宗一听,心里放松不少:≈ot;是啊,自从德宗年间实行两税法,取消各种杂税,国库收入暴涨,那妇女只不过是为数不多的例子罢了。≈ot;

然而这时,天幕却说:【

众所周知,随着时间流逝,阶层越发固化,王朝的土地兼并情况往往越来越严重,比如汉朝,比如唐朝。

唐朝中期,国家非常动乱,赋税制度混乱,各种杂税特别多,百姓那真是苦不堪言,经常造反。

当然,

统治阶级也没坐着等死,想了办法。

唐代宗时期,让各地根据贫富等级来收税,地主豪强当然不想交税,反抗情绪强烈,所以政策没有落地万洁净。

等到了唐德宗时期,780年,宰相杨炎来了,他懂经济学。

他主张改成两税法:取消杂税,依据贫富等级来收税,主要收货币。

要知道,从战国到唐朝,都实行以人丁为主的税法,两税法可以算是非常先进了!

可以看得出来,统治阶级也想抑制越来越明显的贫富分化。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