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44节(1 / 2)

加入书签

【但在唐朝的时代,这种星象不亚于晴天霹雳,但凡皇帝真的是个没主见的,指不定真能被忽悠得废太子改立储君。】

天幕之上,李旦长长叹气,一脸颓废,“除旧布新?”

“帝星有变?”

“我明白了。”

朝臣心中微微一喜,但下一刻,李旦说出来的话如当头一棒让他愣在原地——

“既然天象如此,我便传位于皇太子。”

李旦轻笑一声,不甚在意,“如此,也算应了星象之言2。”

“圣、圣人,万万不可啊!”

朝臣好一会儿才找到自己的声音,“您贵为天子,坐拥九州,怎能轻言退位啊!”

但一向优柔寡断的李旦却在这时候无比坚决,抬手一挥,制止朝臣的劝阻,“我意已决,不必再论。”

“天象预警,我为天子,便该顺天应命,退位让贤。”

天幕之下,李显比朝臣更震惊,“四弟竟有如此气魄?”

“气魄?”

韦香儿眉梢微挑,“说是帝王气魄,倒不如说四郎厌倦了无休止的争斗与攻讦。”

“一个是妹妹,一个儿子,手背手心都是肉,无论伤了哪个他都心疼。”

“既如此,便不如彻底放手,由着他们自己去斗。”

【是的,宝宝们没有看错,我们的睿宗皇帝,他直接摆烂不干了!】

【妹妹说得对,儿子说得也对,你们说得都对,就是我这个皇帝不对。】

【我都不对了,我还做这个皇帝干什么?】

【退位让贤,立马滚蛋,之后你们该干嘛干嘛,我不管了!】

天幕之上,太平脸色微变,“圣人要传位于李隆基?!”

“是啊,二娘。”

朝臣着急上火,“太子与二娘积怨甚久,若太子登基,二娘焉能活命?”

“二娘,你快想想办法!”

【这个时候,我们就能看到封建制度的残酷。】

【在女人没有继承权的时代,哪怕太平有拥立之功,哪怕宰相多出其门,哪怕太平一手遮天,但她的权柄来自于皇帝李旦,而不是她自身就拥有权利。】

【一旦李旦退位,李隆基登基,等待她的便是万劫不复。】

天幕之上,李隆基的幕僚大喜,“恭喜大王,贺喜大王!”

“圣人退位,朝政便落于大王之手,到那时,纵然太平公主只手遮天,也奈何不得大王。”

“你高兴得未免太早了。”

李隆基凤目轻眯,声音凉凉,“我的好阿耶可不是能眼睁睁看着他的好妹妹死在我手下的人。”

【但李旦毕竟见惯宫廷里的明枪暗箭,知道一旦自己彻底放权,妹妹太平便必死无疑,于是他虽退位太上皇,但没有完全把朝政交给李隆基,仍掌握三品以上官员的任命,且每五日都会在太极殿接受群臣的朝拜,不让自己与世隔绝,不通外界消息3。】

天幕之上,太平公主的心腹心下稍安,“二娘,李隆基帝位不稳,我们未必没有一战之力。”

第二日。

朝堂之上,太平公主公然提出废皇帝4,此话一出,满殿皆惊。

片刻后,众人反应过来,依附李隆基的丞相群情激奋,破口大骂。

【有一说一,这个时候太平公主的操作多多少少有点疯。】

【以公主之身去废皇帝的,她绝对是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

武曌眯了眯眼。

——她这个女儿的行事,越来越没有章法。

上官婉儿微蹙眉。

——二娘并非没有章法,而是李旦已退位,朝政迟早要落入李隆基的手里,这个时候不主动出击,便是等李隆基来收拾自己。

而主动出击的最好办法,便是破釜沉舟,一往无前。

既然矛盾无可缓和,既然已撕破脸面,那么又何必藏着掖着?

——李唐天下,当能者居之。

【当然,这次的公主废皇帝以丞相们的激烈反对而作罢。】

【上朝时的李隆基退一步海阔天空,而下朝之后的李隆基忍一时越想越气,越想越憋屈——他怎么就摊上了这么一个神经病姑姑!】

【宝宝们不要学李三的这种行为,用得着人家的时候那是一口一个亲姑姑,用不着的时候就把人一脚踢开赶尽杀绝,自己做事不地道,人家再怎么疯你也得受着。】

天幕之上,下朝之后的李隆基脸色铁青,乌云密布。

“圣人,您得赶紧想个法子。”

依附李隆基的朝臣比李隆基更愁。

李隆基与太平公主到底是姑侄关系,打断关系连着筋,哪怕李隆基斗输了,死的估摸着也就李隆基与李隆基的儿子们,但他就不一样了,他已将太平公主彻底得罪,若是李隆基斗输了,他怕不是九族都得跟着陪葬。

“太平公主仗着太上皇的重新,宰相七人,竟有五人出自她的门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