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43节(1 / 2)

加入书签

“但你们便没有这么幸运了。”

“你们皆是我所提拔之人,他动不了我,难道还动不了你们?”

“你们还是好好想一想,要怎么自保才是。”

众人你望望我,我看看你,态度由犹豫变得坚决。

【在这里up主说一下李隆基的出身。】

【李隆基排行第三,上面有两个哥哥,他能当皇太子完全是自己斗出来的。诛杀韦氏之后,他的兄长一看,哎哟我去,狼灭一个!这种狼灭谁敢跟他争?是觉得自己命太长,不怕自己哪天正睡着呢,就被他给砍死?】

【所以在李旦立储君的时候,他的兄长婉拒不约3,然后李旦就顺水推舟,立李隆基为太子。】

小小的李隆基颇为满意,“大兄到底是大兄,还是大兄知道疼我。”

“哪跟阿耶似的,天天就念叨着姑母,心里半点没有我的位置。”

李旦:“……”

你可闭嘴吧!

【立更出色的第三子为储君,这件事咱们现在来看没啥问题,能者居之嘛,很正常。】

【但是在当时那个立嫡长为继承人的唐朝,就成了一个被人诟病的地方。】

【太平公主便准备拿这个问题攻击李隆基。】

【前面说到自从婉儿死后太平行事越发嚣张,嚣张到哪种地步呢,她乘辇车在光范门拦丞相,让丞相们进言李旦废太子4。】

“四郎不能登基,隆基也断然不可为储君。”

几乎没有任何犹豫,武三思开口,“若隆基掌权,这九州万里哪里还有你我的容身之地?”

太平眼皮微抬,“既如此,一切便拜托表兄了。”

武三思呼吸一紧,顿时明白太平的用意。

——借他之手除掉李隆基。

而他也必须除掉李隆基。

不止李隆基,甚至李显李旦都是威胁,只有姑母的儿子们全死了,姑母才会真正考虑立他为皇嗣。

“二娘放心。”

武三思深吸一口气,缓缓说道,“只要二娘不从中作梗,一切都会水到渠成。”

【但能做到丞相位置的人怎能可能是傻子?】

【你们姑侄斗法斗就斗吧,一个是天子亲妹妹,一个是天子亲儿子,再怎么斗都会有天子给你们善后,但是我呢?】

【我是臣子啊!】

【我跟天子没有一毛钱血缘关系啊!】

【我要是行差踏错了,天子切我跟切菜一样容易啊!】

【不止我,连带着我的家人我的九族都要跟着遭殃啊!】

武瞾眉梢微微一挑,目光悠悠看向上官婉儿,“婉儿也是如此?”

“为圣人做事,自当谨慎勤勉。”

上官婉儿不卑不亢。

武瞾不置可否。

【于是众人皆失色。】

【而其中有一宁折不弯的臣子就说:“太子有功于社稷,是江山之主,公主为何会有这样的提议!”5】

【咱就是说,在这件事情上太平公主确实有点着急,也过于明目张胆,以至于让李旦都觉察出不对劲来。】

【当然,太平公主当时的局势也非常不乐观,一旦李隆基的位置彻底坐稳,那么她这个皇姑的位置便岌岌可危,所以她只能硬着头皮让宰相们进言废太子。】

【可是宰相们在经历过女皇登基,韦后主政,安乐公主险些被立为皇太女的局势之后,对于女人干政高度敏感。】

【太平前脚找宰相,宰相们后脚就去找李旦。】

天幕之上,李旦抬手扶额,显然十分烦躁。

但更让他烦躁的,是宰相们的话——

“圣人,宋王乃圣人的嫡长子,而幽王乃是高宗皇帝的长孙,此二人皆名正言顺,有望继承大统。”

宋璟道,“而今又有公主在他们与太子之间互相挑唆,相互构陷,长此以往,东宫之位必受影响。6”

“圣人若以江山社稷论,当将次二人下方地方为刺史,随后免去岐王薛王的左右大将军职位,让他们侍奉太子,有事奏太子。”

“最后再将公主与驸马迁至东都洛阳,让她不得再陷害太子。”

“如此,方为稳妥之计。”

李旦手扶额头,盖着眼睛,“我兄妹六人,而今阿姐与三位兄长皆死,只剩下二娘一个妹妹,如何舍得将她远远安置在东都!”

“似这样的话,你们不必再说。”

“诸王随你们处置,但二娘不能去东都,至于领兵之事……罢了。”

李旦声音微微一顿,叹了口气,“今后驸马与诸王皆不得再领禁军,如今手上有兵权的,便改为其他官职。”

【李旦还是顾念兄妹之情,没舍得让太平在洛阳安置,只是削了她的兵权。】

【太平闻之大怒,得到消息的李三郎立马甩锅,说姑姑你是我的好姑姑,我怎么可能联合别人算计你呢?这些都是朝臣们私下搞的事情,跟我没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