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虚拟村庄(3) 祭祀方式(1 / 2)

加入书签

虚拟村庄(3) 祭祀方式

八点钟,祝真终于被放了出来。

她提着曳地的裙子,跟着木讷寡言的妇人一步步下楼,来到一楼客厅。

不多时,封绍、李承和那个叫林瑶瑶的长发少女也过来会合。

有别于中午的冷清,这会儿,客厅熙熙攘攘挤满了村民,有几个德高望重的老人获得了和村长一起坐在皮质沙发上的殊荣,红光满面地和他攀谈着。

村长在此地显然颇有威信,正襟危坐,表情严肃,偶尔说几句话,便被一众村民奉为圣旨,吹捧赞美,谄媚至极。

地上到处都是瓜子皮、花花绿绿的糖纸和细碎的红纸,配合着每个村民额头上都绑着的红布条,看起来还真有几分喜气。

祝真站在角落,努力降低自己的存在感,听见李承在她旁边自言自语:李强的阿妈身体本来就不好,今年病了一整个春天,待会儿看见他死他供奉神明,不知道会不会直接厥过去

他说的李强应该是那对小情侣中的少年。

封绍也听见了,看他一眼,迂回打探道:天这么黑,去祭坛的路只怕不好走,他阿妈能坚持到吗?

那也没办法,一年一次的祭祀盛典,任何人都不能缺席。李承苦笑一声,就算是抬,也要把她抬过去,让她亲眼看着

他说着又瘪了瘪嘴,重重吸了下鼻子。

强权又残忍。

祝真斟酌着用词,端出一副傻白甜的面孔:我睡了一下午,头痛得厉害,都不记得往年盛典有什么忌讳了。李承,你能跟我说说吗?我怕待会儿犯错,惹村长不高兴。

李承正慌得要命,迫切想找点儿什么事情缓解一下紧张的情绪,闻言立刻打开了话匣子:往年我们是旁观者,不需要避讳什么,只要跟着大家伙走,记得全程不要说话就好。今年我们是是神明选中的幸运儿,便和往年不同,今天晚上,李强和李妍是新人,我们几个就是花童,要跟在他们身边抛洒花瓣、念祝祷词,还要近距离观礼

说到观礼这两个字,李承下意识地哆嗦了一下。

似是被他的话语激起了什么不愉快的回忆,水做的林瑶瑶又掉起眼泪,小声道:也不知道今天晚上占卜出的祭祀方式会是什么

李承双拳紧攥,低声说:事到如今,我也不敢奢求别的,只希望能留个全尸别像我哥那样,被活生生砍了头

从他们的话语中得知,具体的祭祀方式,或者说是死亡方式,也分很多种,同样要靠占卜决定。

吱呀一声,一楼西侧贴着囍字的门开启,喜婆婆从里面走出,扯出个颇具惊悚效果的笑容,对骤然安静下来的村民们道:欢迎新郎官新娘子喽!

村民们爆发出响亮的鼓掌声和欢呼声,偏偏脸上的眉毛和眼睛一动不动,嘴角咧开一瞬,又很快绷起,像一个个听指令行事的假人。

在这样热烈的欢迎仪式中,一对苦命的小情侣互相搀扶着缓缓挪出来。

有别于中午的红衣,他们换了一身行头,同样是大红色,设计却繁复华丽得多。

李妍头戴沉重的凤冠,身著凤冠霞帔,上面布满精工刺绣的鸳鸯、喜鹊、凤凰等吉祥纹样,脚上穿了双鲜艳精致的绣花鞋。

李强戴一顶绣着囍字的瓜皮帽,袍褂样式虽与封绍等人身上的相似,却绣了游龙与祥云图案,脚上踩着大红色的靴子。

砰砰几声响动,礼炮喷出无数花花绿绿的彩纸,纷纷扬扬洒在两位新人的身上,现场的氛围到达一个小高潮,他们在如此喜庆又热闹的环境里四目相顾,眼神哀绝,如丧考妣。

门外炸开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村长打头,新郎新娘被几位中年妇女推搡着,裹挟着,身不由己地往外走。

喜婆婆递给他们一人一个竹子编的花篮,努了努嘴:跟上,从出门就开始撒,路上不要停。

封绍和林瑶瑶走在前面,李承和祝真跟在后面。

祝真往花篮里看过去,见里面放的并不是婚礼常用的玫瑰花,而是金银花、连翘、薰衣草以及各种她叫不出名字的花卉。

她抓了一把放在鼻下闻了闻,花朵混合在一起,散发出浓郁的药香。

这些植物,大抵是用来预防那所谓的可怕瘟疫的。

她混在表情虔诚的村民里,沿着唯一的马路向西南而行,村子里没有路灯,无数村民手持着火把,自发自觉地站在道路两侧,照亮她们的视野,等她们走到近前,便汇入越来越庞大的人流里。

呜哩呜啦的唢呐声热热闹闹响起,吹的是俏皮活泼的迎亲曲调,小铜镲和梆子间杂其中,咔嚓作响,各类乐器合成喜悦的协奏曲。

村子东西北三面环山,只有南面横着一条湍急的河流,走了四五里地,隐约听到哗啦啦的流水声时,祝真终于看见一个人工搭建起来的,足有二十米高的祭台。

祭台呈金字塔形状,地基是规整的三角形,整块的青石长砖砌成一级一级陡峭的台阶,最顶上架着尊巨大的图腾,那神兽模样颇为奇怪,牛首蛇尾,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