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63章 风不止(1)(1 / 2)

加入书签

时间飞逝,草长莺飞。转眼就进入了初夏,沐颂回到朝歌城已有小半年的时间了。年前的一场大雪,缓解了帝国的干旱,尤其是对于帝都周边及怀留、临潼东部、朔州南部这些地区。沐颂也不禁很是欣慰,心想今年的灾情可以有所缓解,国库空虚的问题也能得到一定改善了。但是,事实证明他把此事想的过于简单了。眼看着即将到了小麦收割的时间,御户司大司令严秋水笑容满面地前来英华殿禀报。“君上,托您洪福,去年一场瑞雪,今年小麦获得丰收,最艰难的日子过去了!”严秋水禀报道。沐颂听完汇报,笑着说道:“那太好了!这次严大人也可以安心了,不必再过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日子了。”这时,刚好在一旁前来汇报要事的皇叔沐黎,接话说道:“臣以为此事也不宜高兴过早。”沐颂一听此话,便收起笑容,忙问道:“皇叔此言怎讲?”皇叔沐黎说道:“请君上先恕臣不敬之罪,并非有意语出不敬,给朝廷泼冷水。”沐颂说道:“皇叔不必见外,速速讲来。”只听皇叔沐黎接着说道:“据臣所知,年前的大雪,主要集中在帝都及周边,怀留、朔州南部、临潼东部这些地区,而帝国其他地方只是零星的小雪,并不足以缓解旱情。”“而进入今年以来,依旧雨水稀少,‘丰收’之说实则言过其实。只不过是缓解当前燃眉之急罢了。”这段时间以来,沐颂得到的信息,都是大赞那场大雪乃天降祥瑞,帝国之福!而此后,各地也均是报喜不报忧,很少能听到皇叔沐黎的此番言论。所以,他就真的误以为一场大雪解决了所有难题。这时,听到皇叔沐黎这么一说,心中不禁一怔,问道:“严大人,皇叔此言可属实?”严秋水面有难色,支吾地一时不知如何回话?而站在一侧的御史大夫余际衷接话说道:“严大人,如今我君上圣明,明察秋毫,你有何顾虑的?我等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沐颂也说道:“严大人不必有所顾虑,如实禀报。”严秋水微微一思索,方才犹犹豫豫地说道:“太傅大人所言……确实也是实情,不过情况也没有那么严峻,年前的大雪确实已经缓解了这几年的困难。”沐颂听他这么一说,便知皇叔所言不虚,情况可能比想象的更糟一点。这时,皇叔沐黎接话说道:“君上也不必忧虑,相较之前,如今形势已是好多了去了,至少可解燃眉之急。”沐颂问道:“皇叔可有应对之策?”皇叔沐黎微一思忖,便说道:“臣以为经过这半年的休养,朝廷局势已经稳定,国力开始恢复。臣依旧还是年前所提思路——税制改革。”沐颂听了犹豫了下,他知道这是皇叔一直坚持的。但是他也知道“税制改革”一事,事关重大,牵一发而动全身。在百里苍离开之前,沐颂曾经向他请教过此事。百里苍对此也是持谨慎态度,毕竟大局初定,而天下仍旧动荡,不宜过激。

在这段时间里,又有以首辅华寅为首的诸多朝臣,明里暗里地劝阻“税制改革”之事,这也是让沐颂颇为担忧的原因之一。他想了一下,说道:“皇叔此说定有深意,还请皇叔辛苦一下,拿一个具体思路,我们再进行商议。”皇叔沐黎回道:“臣遵旨。”就在众人奏完,准备离开之时,国防司大司令晏辛忽然急匆匆地来到英华殿奏报。“君上,刚接到朔州的军情,说是晁鸿才的叛军又反了。”晏辛递上一份军情奏疏,补充说道。沐颂接过奏疏,问道:“晁鸿才?他不是在年前就被卫国公、雅拉王的联军击溃,自刎而死了吗?”晏辛说道:“君上说的没错,年前晁鸿才确实已死。在他被击毙之后,朔州境内的匪患确实消停了一段时间。但是,最近又开始活跃起来,尤其是这晁鸿才的旧部,可以说又死灰复燃了。”“这晁鸿才的叛军,本就是流寇。年前兵败溃散之后,他的一些下属逃窜回到迈嵇山一带,拥护晁鸿才的一个未成年儿子晁世聪为王,招兵买马。在短短几个月时间,又组织起了一支大军,并自立为王,号称有十万之众,自称怀军。”“十万?几个月就拉起了十万之众?”沐颂大惊。皇叔沐黎接话说道:“君上也不必吃惊,像这些流寇多数都是活不下去的流民,只要有饭吃,就跟着造反了。其实也都是乌合之众,战斗力不强,聚起来的快,溃散的也快。”沐颂听了心里不禁泛起一阵忧伤,喃喃地说道:“还有如此之多处于饥困之境的流民吗?”众人听到他如此一说,一时间没有人接话。皇叔沐黎沉默了一会儿后,说道:“君上,天下黎民穷困已久,不是一时半刻能解决的,还请君上宽心。臣相信在君上的英明治理下,君臣一心,很快便能实现帝国的富强。”其他人一听,也都纷纷附和道:“太傅说的是,君上圣明,定能很快实现国泰民安!”沐颂欣慰地说道:“只要有各位的鼎力相助,孤相信这一天一定很快便可到来。”他顿了一下,转头对晏辛说道:“晏大人,劳烦你传令给卫国公宫泰,这朔州的匪患一事,孤就全权委托给他了。需要朝廷协助的,请晏大人从中协调。”晏辛躬身说道:“臣领旨。”沐颂又问道:“奚南那边的战事情况有什么新进展吗?”晏辛回答道:“目前尚无实质性进展,不过叛贼文卓的战略空间已经被永川王挤压的很小了,如今只能在大洛河沿岸一带活动。”沐颂也知道这文卓实际控制的区域已经不大,位于上游的重镇南城,也已于今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