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郁金堂 第89节(2 / 3)

加入书签

李重福面色难看,故意道。

“李光仁的女儿,不知冷宫里什么下贱的奴婢生的,公主怜惜,亲自教养,武姓儿女反而靠后。明明骊珠才是她正经的侄女,怎么光记挂外家?”

李重福笑得冷峻。

“苏安恒一介平民,大言不惭,全是替公主张目,她还想废了武家爵位,你竟指望她真心待骊珠?呵呵,不信你瞧,他出了宫,定然是进公主府。”

武延寿的脸色顿时很难看,挽袖便当真要走去瞧个究竟。

李重福拍拍他,“不妨事,她只是公主,李家,还是我阿耶说了算。”

武延寿嗤笑了声,“他不稀罕与我们玩耍,我还看不上他呢!”

“他们住哪儿?”

李重福想问相王府盖在何处,谁知武延寿咧嘴笑。

“嗨!你们家就数太平公主最阔绰,两京加起来有七座府邸,抬抬手就送了一座给相王,地段可好了,天津桥上就能瞧见!”

武崇烈忙纠正他。

“四哥糊涂!咱们这些人,论身家只好数府邸,太子家,广有四海!”

武延寿醒过味道来,顿足自拍脸颊。

“哎呀……我这嘴该打!”

李重福早听出他话里的纰漏,只装听不出,捉住他手臂笑道,“这算什么,连我睡到半夜梦醒,都不信往后要做亲王呢。”

大家一哄而笑,武延寿放下心与他勾肩搭背,并肩向宫门走去。

李重福边与他说哪家酒楼阔气,边腹诽,大家都是后来进京,两手空空,公主为何不照看自家?搞得堂堂储君,要向亲家蹭房子住。

第91章

从西上阁出来, 太平还不舍得放开李旦,尤其心疼几个侄儿幽禁多年,乍见宫苑繁华, 全看呆了,因揽住最小的李隆业,指檐角挑出来的羊角灯。

青天白日, 那灯只是个虚弱的纸壳儿,可他们没见过。

“姑姑家里有螃蟹灯,两个钳子会夹人, 大眼珠子凸出来亮闪闪的,背壳儿火红,还会发光, 想看吗?”

李隆业半信半疑, 见几个哥哥都矜持地微笑着不说话,只得望阿耶,“窦娘娘说过年才有花灯呀。”

太平不知道窦娘娘是谁,“别处过年才有,姑姑家天天有, 去不去?”

“哥哥去我就去。”

“好呀,姑姑家也有几个哥哥姐姐,都喜欢你。”

李隆业眼前一亮, 整张脸都活泛了。

他生在冷宫,从未踏足外界半步,不像四个哥哥曾出宫开府,建置官署, 又被二次幽禁。在石淙跟着众人完成各种冗长的仪式,他已经有些烦闷了, 恨不得立刻回到那座窄小破旧的庭院。

两人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李旦含笑看着,隔了会儿忽然道,“阿仁一直跟他们在一块儿,要去,就一道去罢。”

李隆业接口,“是啊,仁哥哥的姑姑怎么不来接他?他没有姑姑吗?”

太平顿时一惊,望住李旦。

“是……二哥的?”

李旦有旧伤,不侍驾时用左手托着右臂,右手虚弱无力地垂在身前,有点滑稽,四兄弟里数他最像高宗李治,眼皮又长又深,重重压下来,波澜不惊。

高宗的画像,连他这个人,在武周的宗庙里都不存在。

整整七年,每个元日、清明、中元,冬至,太平跟随女皇祭拜武家先祖,堂而皇之站在第一排,武三思、武攸暨等都还靠后。

但她眼里含泪,觉得自己多余,在场所有人与牌位上陌生的名字血脉相连,只有她姓李,她坚持在心底向太祖、太宗、高宗上香,磕头,给武家磕一个,就给李家磕三个。

“二伯有三个儿子。”

李旦的长子李成器站出来回话。

竹节样清爽的少年,一双眼生的很像李旦,也和太平供奉在心底的牌位一脉相承,坚定又深邃。

他沉痛地抬高双臂向姑姑托付,像生来穿惯繁复的礼服那样,把宽大垂地的衣袖支棱的沉稳端庄。

“长子、三子都没熬过来,只有仁哥哥活下来了,还添了个女儿,姑姑,请您照看他们罢。”

太平眼中热泪奔涌,好一会儿才轻轻吁出热气,转身吩咐宫人。

“去问张易之,人在哪儿,还有他女儿……”

最后半句话已是嘶声。

“都还给我!”

李旦替她拍背,拍着拍着,太平呜呜把头靠过来,冰凉的珠翠硬邦邦扎进胸膛,陌生的色泽和触感,他曾经取之如恒河细沙,漫天挥洒,自妻妾枉死,便再不愿触碰。

他安慰,“都过去了,如今大家在一处,没那么难了。”

一头说,一头轻轻推开,丢来警告的眼神,太平浑身一凛,都在一处,李显家就在近前。

透过日光在树杈间留下的摇晃光影,她看见李显像糖捏的小人儿样服帖,忙着和武三思推让,竟让外臣先登上了马车。

她恨得说不出话。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