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香江神探[九零] 第55节(2 / 3)

加入书签

女警如此郑重其事的感谢和赞叹,方镇岳一时有些怔愣,竟不知该作何反应。

当久了大老粗,忽然被这样戳人心窝子的小姑娘如此对待,他整个人都麻麻的。

两人并肩拐进b组办公室时,窗明几净的室内光,照亮穿了新衣的易家怡,使她显得更加唇红齿白,娇俏可人。

方镇岳不仅没能找到合适的话回应她的尊敬与崇拜,更加连看她都觉得晃眼。

不太自在的转开头,走到饮水机边倒一杯水。他也不口渴,但还是莫名其妙的喝下一整杯温水。

肚子里咕噜噜满灌,脑袋里仍有点茫然。

好在易家怡还沉浸在从他身上学到重要审讯知识、罪犯分析知识的获得感中,专心坐回自己办公桌,埋头记笔记。

没有注意到他的异样。

方镇岳放下杯,回头趁她不注意,打量了她好一会儿。

阳光正好,照在家怡左侧面颊上,将她皮肤照的粉嫩透明,人比桌上花瓶里的玫瑰更娇嫩。

直到邱素珊忽然来敲门,方镇岳才猛地回神,抽离不知凝视多久的目光,转向门口。

“九龙城海蒂娃ktv,有人死在包间里。”邱素珊歪靠在门口,目光在他和易家怡身上梭巡一圈儿,才继续道:

“全员集合,立即出发。”

中午的大餐泡汤,易记最新鲜的古法蒸鲮鱼,也吃不到了。

第51章 推理小能手

当今香江报业竞争真的激烈。

全港人都在看报,都要看报。早起第一件事便是出门取报,蹲厕所要看报,吃早饭要看报,坐巴士上班要看报,上工偷闲要看报……

市民时时看报,于是报业发展,报业赚钱,报业就越开越多,大大小小竞争起来,真是令从业者头大。

于是,在报刊上连载小说的,大家要看后面到底哪个大侠在比试中获胜,哪个美人最终与大侠走到最后,总要买隔日的报,甚至订整月的报。甚至登色情内容吸引用户的也大有人在。

《青橙日报》是八零年代中后期,报业上行时期由楼业富豪的留学归国儿子开创的。

这几年虽然也赚着钱,但相比《时代周刊》《明报》《香江日报》等大报业来说,那就是不死不活的混子报业了。

不过,前些日子记者聂威言写了一篇关于自杀的科大生刘学坚的稿子。以还未毕业就自杀身亡的大学生刘学坚为主角,讲述了其就第一份业,未满试用期便因未做成一宗生意而害怕被开掉,主动辞了职,之后自杀未遂,又再次自杀的故事。

他深度阐述了香江当下经济大好,正处在大繁盛时期,年轻人却承受着非人的压力,甚至以如此惨烈的方式结束生命,这背后隐藏的当代就业危机,与年轻人真实面对的困境。

这篇稿子大受好评,引发许多年轻人的共鸣,也激发了不少中年人的讨论。

这一天的报纸卖得极好,青橙日报甚至在新期报纸中,将文章精修再登于头版,仍卖脱销。

聂威言也一战而红,今天是发薪日,主编请团队来唱k饮酒,主要也是为聂威言庆功。

只是谁也没想到,他们会恰巧遇到凶杀案。

第一手消息送到面前,一屋子记者怎么可能还唱得下去歌?

所有人抱上自己随身的家伙(照相机),纷纷跑到走廊,尽可能的靠近凶案发生的至尊包间,想要多拍到些劲爆照片。

甚至有人推开保安,趁正拉警戒线的军装警不注意,冲进包间里便是一通拍照,最后被军装警架出包间。

虽少不了一通指责,但这人抱紧相机,仍开心的笑出满脸皱纹。

案发后最先到现场的是法证部的6个化验师和技术员,陈光耀等人戴上口罩、手套和鞋套走进ktv,先问过ktv里16个人在发现凶案后,是否挪过位置,众人表示没有,便让diane画下这16个人的座位。

然后请军装警将这16个嫌疑人请到隔壁包间里,看好了,不许上卫生间,所有人的所有行为都要在军装警的视线下,谁做了什么都要记录,不许遗漏。

接着,陈光耀开始带队做现场勘察,鞋印、指纹和其他所有可疑内容都要进行搜证和装存。

法证科正忙碌着,重案组和法医部一齐赶到。

方镇岳带头往里挤,刘嘉明和三福左右开路,在即将抵达凶案包间时,记者聂威言挤在方镇岳身边,一边走一边大声道:

“阿sir,听说跟死者一齐追求女会计的经理秦少伟最有嫌疑,而且今天来唱k就是秦少伟请客,很可能就是他布的局。凶手到底是不是他?”

方镇岳转头看一眼聂威言,不等他回答,边上的三福已经推开聂威言:

“记者先生,请不要干扰公务,麻烦退一退!”

易家怡走在方镇岳身后,回头朝着被三福哥按住的记者望一眼,对方正朝这边看,两人恰巧对视。

聂威言立即热情的笑笑,又朝她点了点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