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醉琼枝 第148节(2 / 3)

加入书签

瞒,只能跪下点头。

陶慧茹捂着冒血的脖子,心内愤恨不已,连忙对陛下道:“陛下,是我陶家管教不严,让这女子生出这么包天的胆子来,若是兄嫂知道,必定活活打死她,不敢脏污了陛下的耳目……”

还不待她说完,陛下就冷冷打断:“没有问你的话,为何这般插言?盛海,去,将三皇子妃扶起来,她怀了身孕,怎好久跪?”

陛下的这种态度,一时间让太后、太子妃和陶慧茹都愣住了。

太后以为陛下气疯了,只能小心翼翼提醒:“皇上……她可是怀了四个月的身子啊!”

皇帝转了转手里握着的佛珠,和蔼道:“四个月了?好啊。翼儿那孩子也老大不小的了,如今他有后,朕就安心了。”

太后都坐不住了,扯着皇帝的手,担心地摸着他的额头,压低声音道:“可陛下,三皇子……他回来也才不到一个月吧?”

皇帝安抚地拍了拍母后的手,转脸看向太子妃:“你说跟三王妃有染的那人是谁?”

太子妃可不是个惹祸精,方才的阵仗,真是看得她都跟着心惊肉跳,所以听陛下问,她连忙撇清关系道:“我也是听陶家四姑姑说的,她说……她曾经看到三王妃跟女学的廖夫子过从甚密……”

听到这,陛下更是放心地点了点头。

他当初与三儿子相认的时候,就问过儿子,之前为了冲喜而给他娶的正妃,不知他可喜欢。当时儿子就一脸坦荡地向他承认,自己之所以愿意来相认,就是为了陶雅姝。

他与她两情相悦甚久了,今生非她不娶。

也许是爱屋及乌的缘故,看着儿子跟方氏相类的坦率不羁,陛下甚至都不觉得儿子与陶雅姝结下私情有何不妥之处。

所以儿子跟雅姝婚前就暗结珠胎相比,这个打着陶家长辈的名义,跑来宫里搬弄是非的陶慧茹才显得尤为可憎!

尤其是陛下看到一旁太监端着的堕胎药时,心中更是恼恨极了。

今日,若不是楚琳琅及时跑去通知他,那老三的心里岂不是要因为祖母的一碗堕胎药,而生了罅隙!

第110章 烫手山芋

想到这, 老皇帝心里对今日来宫里搬弄是非的祸殃子起了恼。

可从表面上倒是看不出陛下的悲喜,他只是转脸面无表情地问陶慧茹:“你说三王妃和人有染,人证俱全, 可曾去找廖静轩处查证?”

陶慧茹听到这, 心中一喜,以为陛下到底是听进去了, 连忙道:“工部的大人们说, 廖大人似乎又领了差,不在工部当差,甚至已经许久不在京城了。连他的昔日同僚也不是很清楚他的下落。奴家也没法去找廖大人来问。”

陛下听到这,突然面色一沉道:“我儿府中有喜, 他们夫妻二人都是欢喜以待, 偏你这个沾亲的姑母,却要鸡蛋里挑骨头, 到处钻营打听, 非要编纂出些子虚乌有的丑闻。越过三皇子, 跑到宫中太后的跟前搬弄是非!”

说到这时,皇帝语气已经愈加严苛。

陶慧茹终于听出话茬不对,慌忙抬头, 要为自己辩驳:“可是陛下, 雅姝那孩子的月份不对啊, 她独守王府数月,怎么可能有四个多月的身孕啊!我怕这个做姑母的就算有心偏私她, 也没法睁眼说瞎话,隐瞒陛下和太后啊!”

若算月份, 陶雅姝可能连王府都没嫁过去呢, 就已经暗结珠胎了!老皇帝就算不欲皇家丑闻闹得满城风雨, 也不该如此乱判,恼恨迁怒她啊!

要知道,她很贴心地来到太后的宫中告状,可没在大庭广众下戳穿侄女的丑行,就是想到了这一点!

可惜陛下的心眼子,歪得已经不行了,立意要维护了儿子和媳妇的名声。

这个陶氏原本看她可怜,当初杨家灭门的时候,他是看在陶家的情分上,饶了她和儿子的性命。

而后来,皇帝又是因为后悔当初草率的决定,对杨家起了些微羞愧的心思,更不曾针对她们母子,还让她的儿子做了寺官。

她若老实安分地做修行人,自然是有一份太平安逸的前程。

可这陶氏,毫无出家人的慈悲,连对自己的侄女都这么心狠。

如此家丑谁不是替家人遮掩着?而陶氏却越过了父亲和兄长,非要到太后这来置侄女于死地。

这一份心狠,一定有着私人恩怨,在朝堂浸染了那么多年的陛下如何看不出来?

再加上她又撺掇着太子妃同来,不就是要搞得他两个儿子兄弟阋墙吗?

想到这,陛下因为愧疚杨家而分给陶氏的最后一点怜悯也消散不见。

他垂下老迈的眼皮道:“陶氏毫无长辈心肠,专在宫闱里煽风点火,其心可诛!”

手握极度王权的人,就算想定人莫须有的罪又如何?压根不需要逻辑章程。

他冷冷吩咐道:“陶氏妄动口舌,搬弄是非,命人掌嘴二十下。她一身出家人的打扮,却耽与世俗内宅里的事情,着实是六根不净,既然如此,就赏你寺中清修,断一断心中杂念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