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清冷驸马竟是白切黑 第91节(2 / 3)

加入书签

靠之人来配合。

谢洵料到祁庭会?是这?副反应,并不意外,朝他走近一步,站在男子身侧,嗓音淡漠。

“你曾亲眼见到过江丞相的?野心,十万通辽军也险些被朝中官员联名上书的?庸策困死北疆,倘能肃清朝中蠹虫,你做还是不做。”

闻言,祁庭眼底的?冷嘲一扫而空。

诚如?谢洵所?说,他与江相一党的?仇怨确实不共戴天,在通辽军与北疆鏖战时,江相却坚决上书,称国库空虚,应缩减军饷,提高赋税。

此策一出,边境民心波动,将士斗志低迷,若非陛下和几位忠臣顶住压力驳回此策,只怕通辽二州此时已?入北疆腹中,十万将士死无葬身之地。

但?恨归恨,祁庭并没有立刻答应,只是质疑地瞥了谢洵一眼。

“江行宣是三?朝老臣,又非兖州节度使?那样好对付的?庸才,你不过一个新臣文官,能有什么好办法?”

六月的?天总是善变,刚才还晴朗的?夜幕因?为月亮被几朵乌云盖住,瞬间昏暗了许多。

谢洵只是摩挲着袖中的?那把短匕,不经意间碰到刀柄上的?刻字,脑海中电光火石般闪过一个念头?,忽然想通一件事。

在青州的?边陲小镇里,那晚江相派死士刺杀,他把其中一把短匕送给元妤仪防身。

冥冥之中自有注定。

她那样聪敏,一定早就知道了他的?身世。

可她后?来待他却始终如?一,照顾他保护他,甚至想要与他同生共死,元妤仪的?爱从?未因?自己所?谓的?罪臣骨血而有所?削减。

因?为知道,所?以送来了卷宗。

既是报恩,也是断情。

谢洵身形僵硬,想的?越深,便觉得心中越痛,分明是夏夜,可刀身冰凉的?温度却仿佛要钻进他的?骨缝里。

正如?他一早知道去年宫宴上那杯酒里添了药,她嫁给他另有隐情,元妤仪也早就知道他背负的?沉重身世……

不对,不对,谢洵敛目,想到更早的?事。

她知道自己的?身世恐怕比他知道的?更早,他想起二人隐姓埋名,易容入兖州城的?那一日,耳畔浮现起元妤仪温和的?话。

“谢衡璋,你的?命也很重要。”

她那日的?话其实再明显不过,不愿让他为了报仇迷惑心智,轻生寻死。

可惜彼时二人危在旦夕,被江节度使?几次三?番地追杀,谢洵又意外见到从?火场里毁容断腿的?舅父,满心装着的?都是灭门之恨,并未分出心神揣摩她的?话。

原来从?那时起,就错过了。

他与她的?误会?曾差一步便可以烟消云散。

祁庭望着身旁忽然面色苍白如?纸的?谢洵,心中也不由得闪过一丝不安,若是阿妤知道他在自己府上出了事,不知会?怎么想。

不会?真是当初的?伤没痊愈,落下了后?遗症吧?

祁庭正要开口询问?时,青年却忽然抬起头?,眼底闪过一丝无奈和疲惫,只是对他道:“灭门之仇,我?比你的?恨只多不少。”

祁庭微愣,后?知后?觉反应过来他说的?是和江丞相之间的?事情。

但?是陈郡谢氏可是百年门阀,现任家主宣宁侯和嫡长子谢陵虽说平庸无能,却也不至于和灭门沾上关系吧。

没等他问?出心中的?疑问?,谢洵又轻声道:“何?况在兖州时,江相屡次想置殿下于死地,桩桩件件,他必死无疑。”

祁庭的?神情变得凝重,不自觉间竟对身边的?人产生了信任,方才对他的?气恼和嘲讽全部消散。

“你需要我?做什么?”

乌云越来越厚,隐隐有下雨的?势头?。

良久,谢洵抽出袖中早已?写好的?两封奏折递给他,音调不高,“其一,寻可靠之人快马将这?封信送给兖州渚乡吴佑承;其二,帮我?把这?封奏折交给陛下。”

偌大上京城不知有多少双眼睛在暗处盯着他和元妤仪,却无人会?注意到金蝉脱壳,唱故事的?角其实早就换了个人。

江相曾道谢洵多智近妖,并非诳语。

无证据时谢洵要为元妤仪谋一条绝对安全的?生路,要亲手斩断两人之间的?情意,要以一己之力担下所?有莫须有的?罪名;

因?此步步为难,步步诛心。

可现在不同,既有柳暗花明处,他便守在这?里一点点索债,还有,向?她谢罪。

祁庭接过信封,扫了一眼却疑惑道:“这?封的?署名是否写错了?”

怎么缀的?是“舅父严先生亲启。”

他分明记得吴佑承只是个年纪轻轻的?学子。

谢洵摇头?,“吴佑承的?授业恩师正是谢某舅父。”

祁庭深深地看了他一眼,却没有再问?。

人生在世,总会?有几个难与外人道出的?秘密,不必事事打破砂锅问?到底。

他既然决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