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烈火行舟 第102节(2 / 3)

加入书签

处费,听上去还比较合理。”

莫迟却说:“可是在乔和昶来馥州前,那群水匪也只抢官盐,从没抢过铁矿吧?”

“是,所以我才从辛良遥下手。”杜昙昼终于擦够了筷子,他问莫迟:“镖局大掌柜说,一般商人从毓州送货过来,但凡要从那里来,押送的必定是珍贵之物,你们毓州卖得最贵的货品都有什么?”

莫迟想了想,说:“能在明面上流通的商品,最贵的就要数焉弥的金器。焉弥盛产金矿,制作金器水平高超,远胜大承国内的金匠,所以金器商人特别多,哪里来的都有。”

就连在缙京的东龙璧坊,最豪华的金店里,卖的都是焉弥金器。

连店主打出来的招牌,都写着“非焉弥器不售”。

“不知馥州有没有这样的地方?”杜昙昼喃喃道。

杜琢立刻回答:“有的!就在大人带着莫迟抛弃了小的的那两日,小的没事就在街上闲逛,还真的见过一家金店!小的也不知那些东西是否来自焉弥,但看着都光芒四射的!照得整间店都亮亮堂堂!”

杜琢所说的金店门口,辛良遥亲自押着一车货赶到。

店主早早就等在门外,见到辛老板来,殷勤地迎了上去:“辛老板辛苦!这一趟又帮我安安全全送到了!”

说着,就要给他塞钱。

辛良遥说什么都不肯收:“您已经付了那么多走镖的费用,可不敢再让您破费了。”

店主只好把准备好的银票收进袖子里。

店里的几个伙计跳上马车,把一箱箱金器搬入店内。

当车上所有的大箱子都搬走后,放在几箱大货最下面的一个小盒子露了出来。

店主连忙亲自将小盒取下,朝辛良遥神秘地眨眨眼:“辛老板让我留意的金器,我在毓州的亲戚为您寻到了,请您移步店中,看看是否满意。”

店主本就是毓州人,十年前来到此地做金器生意。

他有不少亲眷还住在毓州,专门替他寻找稀罕的金银器物,然后再交给镖局,由镖师押运到馥州,送至店主手上。

这一路千里迢迢,危险重重,途中货物有损是常事。

有时遇到山匪流民沿途劫掠,有镖师为了保护货物死伤,也不是稀罕之事。

若不是金器利润足够高,店主连往返的走镖费都付不起,更别说承担器具的损耗了。

来到馥州没过多久,店主就听说了辛家镖局的名头。

城中的商人都说,辛良遥的镖师押镖极稳,十次有九次都能稳稳妥妥地把货送到,一点损耗都没有,就是价格贵了些。

店主想了一夜,第二天一咬牙,找到了辛良遥,付了一大笔押镖费,试着让他为自己送了批货。

交了钱后,他就开始了漫长的等待,毕竟从馥州到毓州走陆路,没有两三个月是走不到的。

两个半月后,店主盼星星盼月亮,终于把那批货盼来了。

这趟镖是辛良遥亲自押着走的,他经验老到,与沿途各路匪贼都有关系。

拉着一车如此诱人的金器走了几千里,竟然没遇到一次抢劫。

所有镖师毫发无损,每件放于匣中的金器都锃光瓦亮,连一丝磨痕都没有增加。

店主从此对辛良遥死心塌地,宁可付着高于市价几倍的钱,也只要他押镖。

如此做了几单生意后,辛良遥某次向他提出了一个请求。

辛良遥:“不瞒您说,在下一直都对收集焉弥金器很感兴趣,尤其喜欢焉弥产的缠枝莲金杯,若您能为在下寻到成色上佳的,有多少要多少,多少钱在下都出。”

金杯不少见,但缠枝莲图案多属于焉弥贵族使用,从他们手里能流通出来的不多,因而价格昂贵,当然收藏价值也极高。

店主答应了辛良遥的请求,并从那天起,就让身在毓州的亲戚为他寻找。

有时隔几个月就能找到一个,有时一年下来都寻不到。

好在辛良遥从不着急,有了他就买下,没有也不催促。

这一次好不容易又找到一盏金杯,店主跟献宝似的,把辛良遥请进店中,打开盒盖跟他看。

金杯包裹在厚厚的绒布内,刚露出一点边缘,就折射出夺目的金光。

整个被拿出后,在店外阳光的照射下,发射出璀璨的光芒,照得店内都金光灿烂。

店主相当满意,辛良遥表情却有些复杂,他摸着杯子上的缠枝莲图案,若有所思。

瞥见他的脸色,店主疑惑道:“辛老板可是不喜欢?”

“喜欢。”辛良遥的语气藏着说不出的凝重:“在下很喜欢,有劳您为在下费心了。”

辛良遥按照说好的价格,把金杯的钱给了店主,然后将杯子放于匣中,夹在腋下,匆匆离去了。

回到府内,辛良遥带着木匣来到书房。

屏退了所有下人,关严门窗后,他取出金杯倒扣在桌案上,拿起镇纸毫不犹疑地用力一砸。

花了上百两才买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