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烈火行舟 第59节(2 / 3)

加入书签

缙京城里三教九流都有朋友。

他与杜昙昼关系十分熟络,隔三差五就要请他到府里喝酒。

杜昙昼向身边几人点头致意,然后穿过人群,朝通往二楼的楼梯走去。

韩永年搭着他肩膀,和他一起上了楼。

二楼雅间内,已有不少来客围坐在长桌前。

满头珠翠的花魁正在助席间众人行酒令,乐伎端坐一旁弹着琵琶,还有舞姬在不远处跳着柘枝舞,脚步轻点,衣裳上点缀的金铃清脆作响。

韩永年拉着杜昙昼在花魁身旁坐下,花魁很有眼色,立即为他斟满了一杯酒,举在纤纤玉指中递给他。

杜昙昼也不抬眼看她,接过酒杯抬手一饮,放下金杯后,用手指拭去悬在唇间的一滴酒。

花魁却紧盯着他不放,须臾后才移开眼睛。

韩永年哈哈大笑,对她道:“怎么样?没骗你吧!”

花魁掩面一笑,像是还没看够似的,又把目光放到杜昙昼脸上,柔声道:“大人这副面容,就连奴家看了,也会心生妒意呢。”

花魁已是仙杏阁最当红的乐伎,举手投足间皆是顾盼神飞,引无数男子倾倒于石榴红裙下。

可她却觉得杜昙昼似乎更美,那副端丽如画的面孔生在他身上,自是威严与容姿并存。

杜昙昼只是笑笑,并不接话。

斜对面却有人道:“却不是说笑,我近日闲来无事卜卦,算出杜大人最近天喜星动,怕不是有姻缘。”

杜昙昼抬眼看去,说话人是大承国师,卜黎。

第44章 “今请狸奴归家,名曰染香奴。”

===============================================

若是被其他人说这话,杜昙昼肯定一笑置之,但既是国师所言,他还是听了一耳朵:“国师何出此言?”

卜黎贵为国师,却是个年纪很轻的男子。

据说少年时就得了天师道真传,褚琮登上帝位后,很快将他奉为国师。

卜黎素来只为国事占卜吉凶,最近居然有空关心杜昙昼的姻缘了。

卜黎温和道:“都说是闲来无事,不过那卦象上确实是这样说的。”

韩永年看杜昙昼像是有兴趣的样子,接着酒劲,直截了当地当场就问:“杜昙昼,你想不想娶媳妇?你要是想,我这里可是有数不清的媒婆,等着给你说媒呢!”

杜昙昼但笑不语,周围人热闹地起哄。

二楼的雅间里,众人聊得欢畅。

一楼的曲水流觞桌旁,莫迟吃得头都不抬。

刚把一大口鱼脍塞进嘴里,就听旁边有人落座,那人一坐下便道:“莫大人,下官又来了!”

莫迟暗道糟糕,咽下口中鱼肉,抬头一看,果然是时方砚。

时方砚一与他对视,就露出标志性的笑容,一口大白牙在黝黑皮肤的衬托下,都白得刺眼了。

莫迟忍不住想,笑得这么憨厚的小子,真的是童子科出身的神童吗?杜昙昼不会在骗他吧?

时方砚像是看出了他的疑问,又或者有太多人有过同样的困惑,他丝毫不在意被人误解,反而向莫迟坦诚道:“下官出身于渔民家中,家里祖祖辈辈都靠打渔为生。下官入仕前,天天都帮着父亲出船捕鱼,天长日久风吹日晒下来,皮肤都黑得发亮了!”

渔户家的孩子,只要肯下功夫读书,也能靠科举考取功名,入朝为官。

见到时方砚灿烂的笑容,莫迟突然有点理解,杜昙昼力荐冷容出任宰辅的原因了。

时方砚是个很难让人刚接触就讨厌的人,莫迟也不例外。

——虽然他着实有些太过热情了。

明明是他的欢送宴,他却不到楼上与众官员相聚,反而围着莫迟问东问西。

当然大部分时候,都是时方砚自言自语,莫迟只是偶尔应和两句。

他感兴趣的大抵都是与焉弥有关的事物。

真的聊起天来,莫迟才发现,时方砚不愧是七岁进士,他谈吐有度,博闻强识,虽未去过焉弥,但已从书上了解过许多。

问出的问题一点也不荒唐可笑,反而看得出都是经过了思考。

比如,他知道夜不收是有内部专属的文字的,他问莫迟:“我听说你们有专用的传信符号,那牙旗呢?柘山关守军的牙旗上画的是山,夜不收也有自己的牙旗吗?”

莫迟说:“是雕鸮。”

“雕鸮……”时方砚思索片刻,连连点头:“就应该是雕鸮!此物善于夜间飞行,耳力眼力绝佳,又极其擅长隐蔽,用来当夜不收的牙旗最适合不过!”

莫迟没什么反应,只安静地吃着他的鱼脍。

过了一会儿,时方砚的神情渐渐严肃起来,他侧身面对莫迟,正色道:“大人,下官心中一直有个疑问,想请大人为下官释疑解惑。”

他顿了顿,问:“大人孤身行走塞外,可有恐惧担忧之时?独自面对焉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