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烈火行舟 第50节(2 / 3)

加入书签

对曹尚书也知之甚少,我能交代的,也许帮不上大人什么忙。”

曾遂说,他替曹世做的事,主要是传信以及联络朝中众臣。

早在几年前,曹世为了坐上兵部尚书之位,就常常在暗中结交大臣,时常为京中官员们献上财宝美人,让其为己所用。

送钱送人这种见不得人的勾当,他都会交给曾遂去办。

曾遂拿人钱财,自然替人消灾,何况不过是大臣之间的肮脏交易,既不会扯上焉弥人,又不会伤到其他夜不收,曾遂做得心安理得。

三个月前,曹世突然开始和怀宁郡主有了非常频繁的往来。

曾遂送出的东西里,十有八九都是送到怀宁府上。

起初送的还是些金银珠宝,后来送的几乎都变成了书信。

明面上,一个四十多岁的兵部尚书,和一位年仅十六的大承郡主根本毫无交集。

暗地里,他们一旬之内来往的书信,多达十数封。

曾遂对信件内容一无所知,夜不收的经历,让他学会了谨慎,不该知道的事,从不会主动打听。

如此一月过后,曹世直接将曾遂派到郡主府,让他听从怀宁的指示,暂时为她效力。

此后,曾遂做的所有事,都是听从了怀宁的命令,包括带人在官道外佯装刺杀她。

曾遂转眼看向莫迟,道:“谁知那次我就遇到了你。”

被莫迟和杜昙昼齐齐找上家门后,曾遂还是对怀宁所做之事产生怀疑,而由于他的身份被莫迟认出,怀宁担心他误事,便不再让他执行任务。

曾遂因此有了暗中调查的机会。

“知道我善于保守秘密,曹世便将与怀宁的所有往来书信交给我处理。最开始我自然是全数烧掉,但自从起疑后,我出于……出于曾为夜不收的敏感,在拿到书信后,不仅会细细看过上面的内容,还将信藏在了隐秘之处。”

杜昙昼:“这就是他们拷打你,要你交出的东西,那你为何宁死不交?”

曾遂又看了眼莫迟。

杜昙昼移动身体,挡在莫迟面前,严肃道:“好好说话,不要和本官的护卫眉来眼去的。”

曾遂:“……”

莫迟:“……”

杜琢:“大人,您要是闲得没事就喝口茶吧。”

杜昙昼置若罔闻,用身体把莫迟挡了个严严实实,继续问:“因为你发现曹世利用你暗害莫迟,所以你不愿意再为他做事了?”

“……是。”曾遂点了点头。

莫迟当时在坛山脚下发现的夜不收文字,纵然不是曾遂亲自写的,也是他将那一行文字教给曹世的。

而曹世则利用这句话,和冷容一起做了个局,把莫迟抓进了宫。

如此,一切便说得通了。

冷容不了解焉弥,怀宁连缙京城都没出过,他们二人不可能一眼就看出莫迟的戒指来自焉弥。

但曹世作为兵部尚书,对焉弥人的习俗颇为熟悉,想来应是怀宁眼尖,偶然见到莫迟掉出的戒指,将上面的图案记下后告知曹世。

曹世看出是焉弥贵族的纹样,又将此事作为人情卖给冷容,手把手教冷容借莫迟对付杜昙昼。

之前杜昙昼就觉得奇怪,冷容这么个一心只读圣贤书的老臣,一辈子也没干过蝇营狗苟之事,哪有本事设下如此陷阱。

曾遂:“不久前的某天,曹世来到我的藏身处,偏要我教他几句夜不收文字,我也担心文字泄露造成不好的后果,所以在教了他几个他想学的词后,我故意骗他学了个警示记号。”

莫迟接着他的话说:“然后我就在坛山见到了那行字和末尾的警告符号,要不是你留了那个记号,我也不会为了救你被冷容抓了。”

曾遂没好气地说:“要不是知道你是为了救我才被抓的,你以为我会想要叛逃吗?”

曾遂告诉杜昙昼,他在后期曹世与怀宁的往来书信中,只能看出曹世利用兵部尚书的身份,为怀宁偷运出了一些武器,还承诺为她搞到赵慎的马。

曾遂虽看不出怀宁究竟在密谋什么,但事关赵青池之子赵慎,曾遂不得不提高警觉。

后面又有了曹世骗他以暗害莫迟一事,曾遂就有了叛逃的想法。

对夜不收而言,最重要的品质就是忠诚,何况曹世对他有恩。

曾遂没有办法马上做出背叛曹世的决定,为了自保,在下决定之前,他悄悄将曹世与怀宁的往来信件,转移到了一个只有他自己知道的地方。

但也许是因为他犹豫了太久,又或者他转移信件的举动被发现了,曹世还是察觉到他想要背叛。

曾遂:“所以曹世将我抓了起来,让手下的兵部卫士对我严刑拷打,看到他那么在意那些信,我就明白,他和郡主所做的,恐怕不是小事。只是我没想到,居然和焉弥人有关。”

杜昙昼问他书信在什么地方。

曾遂情不自禁,又把目光瞥向莫迟。

杜昙昼闭了闭眼,短促地叹了口气,“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