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烈火行舟 第6节(2 / 3)

加入书签

前,向缙京西面的群山间驶去。

马车刚离开平地进入山区,杜昙昼回过神来一看,一盒子的点心被吃得渣都不剩,莫迟鼓着腮帮子还在大嚼特嚼。

杜昙昼不知为何有点想笑,怕莫迟不自在,摸了摸鼻尖按下笑意。

“味道如何?”

莫迟用手背蹭掉嘴边的碎渣:“还行吧,和胡饼差不多。”

杜府的点心厨子是江南名厨,做出的糕点不知曾被多少人交口称赞,后来被家族中人牵连获罪,被抓入京中,案卷上报至临台,是杜昙昼替他洗清冤屈,免去牢狱之灾。

重获清白之身后,便进入杜府,成了杜家专属的厨师,每天起早贪黑,换着花样给杜昙昼做早点。

要是这位大厨听见莫迟说他做的点心和胡饼没有两样,恐怕要手拿菜刀冲上来跟他干仗。

在山林间穿行了一段时间,远处遥遥传来马匹的嘶鸣声,西常马场就在前方不远了。

西常马场坐落在山谷之中,山脚下有热泉流经,使得谷内气候比京畿其他地方都要温暖湿润,非常适合当做给马过冬的地方。

每年冬天,在那里由专人饲养的马,都要超过数百头。

不多时,杜琢勒起缰绳,马车在马场外停下。

莫迟起身跳下车,杜昙昼在车里耽误了一会儿才出来,一下来,就把一个热热圆圆的东西递到莫迟手边。

莫迟本能地抬手躲避,低头定睛一看,杜昙昼递给他的是个手炉。

“拿着吧,山里风大,我看你只穿了几件单衣,把手冻坏了还怎么查案呢?”

莫迟顿了顿,突然反手握住了杜昙昼的手腕:“热么?”

杜昙昼被他大胆的动作惊到,“……什么?”

“我说,我的手热么?”

莫迟修长笔直的手指握在他手腕上,掌心带来灼热的温度。

“……热。”

莫迟松开他的手腕:“我的手一年四季都是热的,而且我吹惯了关外的风,西常山谷里这点冷意,对于我来说根本不算什么,手炉你还是自己留着吧。”

说完,转身向马场走去。

杜琢拴好马,转过头来一看,自家主人居然破天荒地拿了个手炉,动作一顿,心头不由地涌起暖意。

杜昙昼武将出身,身体好得惊人,再冷的天也用不上这东西,一定是看在他冬天赶车辛苦,专门为他准备的。

“多谢大人!”杜琢很自然地从他手里接过手炉:“大人真是宽仁待下,杜琢感激不尽。”

杜昙昼脸上露出一闪而过的呆滞:“……哦,你……赶车辛苦了,拿去暖暖手吧。”

杜琢喜滋滋地抱着手炉,也跟着往马场走去。

而杜昙昼站在原地,还在回想刚才的事。

莫迟皮肤白皙,面容清秀,眼睛又大又圆,加上略微上挑的眼尾,光看五官,是相当柔和的面相。

但他身材劲瘦,骨架极薄,行动坐卧皆干脆利落,又像是锋利的薄刃,平时藏于匣中,一旦出手必定刀刀见血。

可美中不足的是,这把宝刀却布满划痕:

莫迟的手指纤细笔直,指尖天生是淡粉色,明明是非常漂亮的一双手,手背上却有着数道伤痕。

那些痕迹有新有旧,是不同的利器在不同的时间段留下的,由于肤色白,这些伤疤在他身上尤其显得触目惊心。

比起他的手背,更让杜昙昼心惊的,是他粗糙的手掌——莫迟掌心的皮肤粗糙不堪,遍布老茧,只在他手腕轻轻一握,就留下了轻微的痛感。

杜昙昼也习武,也上过战场,在军中,只有那些刀法高强的精锐军士,由于常年练刀杀敌,才会在掌心留下坚硬的茧。

而杜昙昼见过的刀法最精的将士,也没有这样伤痕累累的一双手。

他望着莫迟的背影,想到他刚才吃饭的样子——嘴上说着味道一般,却把盒子里的点心吃了个精光,鼓着脸咀嚼的时候明明掩盖不住满足的神情,却在杜昙昼看过去的同时,垂下眉眼,变回一副无动于衷的模样。

杜昙昼定定站了一会儿,抬腿跟上了他。

西常马场里,骏马于山谷间自在奔腾,马倌们四散各处,照看着各自负责照料的马匹。

马场的主人就在马厩里接受了杜昙昼的问话。

“回大人的话,您手里这张纸片,确实是草民这里的马票,而且从上面这个小小的马头图案,草民还能告诉您,这是谁家的马。”

杜昙昼问:“如何得知?”

“西常马场良马众多,总有些居心不良的小人想要冒名牵走养在这里的名驹,草民将马票进行了特殊制作,每家每户的马票上,都有专属的马头图案,这种图案的颜料由水草红丁香制成,只有用毛笔沾了水涂抹才会显色,露出写于其上的马名,要是大人需要,草民现在就涂给大人看。”

杜昙昼将纸片递给他,马场主人从怀里拿出毛笔,在马厩的饮水槽里沾湿,然后点在马头图案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