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烈火行舟 第4节(2 / 3)

加入书签

么?都说焉弥的葡萄酒天下无双,你却不喜欢?”

“毕竟是敌国嘛,我想着……还是不要给他们那儿的商人送钱比较好。”

杜昙昼不置可否,又问:“唐达昨日买酒喝了么?”

“没有。”王掌柜说得斩钉截铁,“昨日的葡萄酒卖完了,我是今早才让他们送的货,酒刚送来没多久,大人就带着翊卫来了,然后就发现了他的尸身,至少在草民的店里,他是没喝过酒的。”

杜昙昼站起身,面前紧闭的窗户被风吹得砰砰作响,两扇窗户的缝隙间,夹着一张小小的纸片,他用两指夹着将它捏出来。

纸片应当是从某张完整的纸上撕下来的一小角,上面写着“西常”二字,角落里还有个小小的马头图案。

“西常?”杜琢念了出来:“不会是西常谷的马票吧?”

缙京城的望族显贵们都喜欢养马,不光出行要靠骑马,还经常举行赛马会和马球赛,有的时候,自家府上请不来善养马的马倌,就会在冬日,马匹最容易受凉得病的季节,将它们送到城外的马场里,由专人集中饲养。

缙京城外的马场不少,西常是最出名的一处,西常谷地下有热泉,常年都比外部要更加温暖湿润,有许多达官贵人们都会在冬天把马送过去养。

由于养的马太多,容易混淆,每匹马都会有专属的马票交到主人手里,来年开春,就凭马票前来领马。

一个刚偷走兵部武器的下层军官,不仅跑到城里最热闹的客栈住店,还随身带着马场的马票?

王掌柜听闻,站在杜昙昼身后探头探脑想要看两眼,无奈杜昙昼身材挺拔,比他高出大半头,把他挡了个严严实实。

杜昙昼收下纸片,抬手将窗户打开,下方的后院里果然摆放着十几个圆木桶,估计都是王掌柜新进的酒。

杜昙昼抱着手臂看了一会儿,突然没头没尾地问:“你们这里是不是还有别的楼梯?”

王掌柜一愣,说:“大人真是神机妙算,北边确实还有一排楼梯,是依着金沽阁的外墙建起来的,是露天的,梯级更窄,客人不从那里走,那是留给伙计们上货用的。”

“带路。”杜昙昼道。

站在北面的楼梯围栏前,杜昙昼能把整个后院以及再往北的那栋二层小楼,都看得清清楚楚。

大风吹得他衣袂翻飞,杜琢和王掌柜都冻得不停搓手,只有他笔直地站在风中,望着楼下不知在思考什么。

王掌柜冻得不行,看了眼杜琢,见他不出声,自己也不敢开口催。

过了好一会儿,杜昙昼才转过身来,回到了走廊里。

王掌柜觑着他的脸色,小心翼翼地问:“大人可是看出了什么?知道真凶是谁了?”

杜昙昼神色淡淡:“今日辛苦掌柜的了,唐达那间房你还是要封起来,本官这几日也许会再来。”

走出金沽阁,杜昙昼没有回临台,而是大步流星走向客栈的后方。

“大人要去哪里?”杜琢跟在他身后。

“如果莫迟说的话不假,那么他不是在金沽阁吃饭的时候,看到有人扛麻袋上楼,他应当是在北边那座小楼里见到的。”

“啊?”

杜昙昼边走边道:“金沽阁往来食客众多,如果有人肩扛麻袋从大门走进去,那么一定会被来吃饭的客人注意到,假使真的有人在杀了唐达后,把他装进麻袋运进来,那么那人一定不会选择如此引人注意的路线,唯一的解释是,他是从北面的楼梯上来的。”

“此外,坐在金沽阁一楼,根本见不到二楼往上的景象,莫迟又怎能知道那人是上了四楼呢?”

杜昙昼向左一转,走进了客栈后门所在的小巷。

“方才我站在楼梯上认真瞧了一圈,金沽阁的后院有一人多高的围墙,若想要看清梯级间所有人的行动,只站在这条小路上是不行的,必须要站在高处,否则视线会被围墙遮挡。”

杜昙昼疾步走到小楼门口,望着木门说:“只有站在此楼的二层窗边,才能见到有人身背麻袋运上了四楼的客房。”

他抓起门板上的锁头,在锁眼里找到了被人新撬过的痕迹。

看来莫迟没有说谎。

这个念头涌进脑海,杜昙昼不知为何,竟松了一口气。

杜琢看了眼锁孔,说:“我回临台找锁师过来。”

“不必。”杜昙昼拉起锁链让他拽直,抽出腰间的佩剑,手起剑落,寒光一闪间,链条被他一剑砍断。

“跟我上楼。”

二楼的木板地上遍布尘灰,杜昙昼没有花太大力气,就发现了这里曾有人待过的痕迹。

“这里有串脚印,一直通向窗边。”杜昙昼沿着脚印往前:“这里有一处更大的印记,似乎有人曾坐在此处。”

他站在莫迟留下的脚印上,抬头看向金玉阁,果然能把北边那座露天的楼梯从上到下,看得一清二楚。

杜琢奇怪道:“这座荒楼如此不显眼,莫迟为何要在这里待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