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带着农场下凡尘 第633节(2 / 3)

加入书签

但对道祖来说,他肯定不希望截教断了传承。

毕竟人教和阐教都有祖师爷。

而且所谓的‘一道传三友’,说的就是他道祖有三个亲传弟子。

要是断了一脉,或者截教一直都被人教、阐教打压着,那是不是说他道祖眼光也不行?

二则三足鼎立远比被人教、阐教占据正统要稳妥多了。

只要圣人之间不闹事,下面即便再闹,有石仲魁这个三教数一数二的战力压着和调解,什么问题都能压下去。

而通天教主不知道道祖会把自己禁锢在紫霄宫到什么时候,亲传弟子死的死、破教入西方的入西方,被禁锢在天庭的看似地位足够高,却连下界的机会都没有。

若是偷偷摸摸的出天庭,在人间传下道法,绝不会明目张胆的传教。

既然无法公开,或者被人间帝王认可,那就是旁门左道。

而且还是那个弟子自己的道统,等于是截教的分支。

说是截教传承肯定问题,但到底会不会时刻记住他这个祖师爷,可就难说了。

更多的会是三清一起拜,然后真正当祖师的还是传下这一脉的截教弟子。

就像石仲魁师傅太乙真人的清微派,拜的就是三清,然后拿太乙真人当祖师。

元始天尊还没法生气,这些弟子又没拜错,而且就算元始天尊自己也不敢说,门人弟子只能拜他一人,而不准拜老子和通天教主。

人家一样是圣人,也是实实在在的兄弟,即便暗地里和通天教主有矛盾,那也不能明说。

要是只拜老子和他元始天尊两人,同样是明晃晃的表明他们三兄弟有过节。

老子立马就不会同意,元始天尊不会,也不应该因为这种事,就和老子闹矛盾。

果然,石仲魁拜别道祖和通天教主,出了紫霄宫,一个闪身就出现在玉虚宫外,向元始天尊原原本本的汇报完,这老儿半点都不提‘截教神通三卷’的事。

第812章 掌管外门一切大小事物

其实别看石仲魁笃定元始天尊,不会因为自己得了通天教主的传承而责罚自己,但心里还是难免有些不安的。

各种利益再多,涉及到道统和派系传承,那是半点都马虎不得,也是一教核心问题。

所以就算元始天尊练练夸奖自己,石仲魁还是感觉这老儿口是心非。

道理很简单,道祖都帮自己把九品青莲,晋升为十品,还帮自己彻底掌握了‘玄元控水旗’,没道理自家师祖只是口头表扬,而无实际好处。

石仲魁想了想,拱手说道,“师祖,弟子因功受大天尊委派,掌4万天兵天将后,顿感心有余而力不足。

还请师祖委派个师兄、师弟入大都督府帮弟子料理军务和政务。”

这话绝对不是真心,但也算是向元始天尊表达出对阐教的忠心。

可既然不是真心,那忠心有多少就难说了。

当然,石仲魁绝不会叛教,因为人教、西方教拿不出足够让他冒险的利益。

即便让他去做西方教的副教主,甚至佛祖现在的位置,对石仲魁来说也是得不偿失。

元始天尊微微一笑,石仲魁这点心思哪里逃的过他的眼睛。

但元始天尊要的,其实也只是石仲魁的态度而已。

师徒、师门关系,说白了其实也是互惠互利,互相利用,互相成就的关系。

其中定然是有亲情的,但亲情之后,照样难免要讲究利益。

有了石仲魁这番表态,元始天尊也不会真派一个阐教三代弟子入大都督府。

毕竟石仲魁刚才说的是师兄,师弟。

名义上他这个三代弟子不好指使二代的师伯师叔,但三代弟子里,真正拿得出手的人,也就杨戬,哪吒,雷震子三人。

可这三人个个都身居要职,怎么可能去做五品官?

说白了石仲魁看似希望阐教师兄弟帮自己,可实际上根本不愿意阐教弟子进大都督府。

当然,要是阐教四代五代这种晚辈,石仲魁倒是不介意带带他们。

有师叔,师叔祖的身份压着,没做好自己的事,想打就打,想罚就罚。

甚至连他们的师傅、师祖,石仲魁都能一起骂。

元始天尊对石仲魁的态度感到满意后,思索几秒问道,“何为阐?”

石仲魁想都不想就说道,“阐明天道,顺应天意。尊师重道,教化苍生。”

“善”,元始天尊对石仲魁这答复满意的很。

然后在石仲魁期待的目光中,从袖子里拿出三宝玉如意,送到石仲魁的手里。

“今由你掌管阐教外门大小事物,非大事无需禀告于我。望你小心谨慎、秉承公道,莫要乖张偏执、失了道心。”

石仲魁强忍着激动,双手举着三宝玉如意规规矩矩的向元始天尊行大礼。

“弟子饶记师祖教诲,不负师祖所托。”

虽然只是掌管外门事物,但非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