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带着农场下凡尘 第144节(2 / 2)

加入书签

明白过来,等骑上高头大马才反应过来。

这是故意拖延时间,做给外人看的同时,又给贾家难堪。

石仲魁无奈的摇摇头,看来王子腾最近确实不怎么待见贾家。

不过这也难怪,之前贾雨村出事时,贾赦、贾政、贾珍连5万两银子都不愿意出。

可没多久,贾家居然说自己要建省亲别院。

这大几十万两,甚至百万两银子花出去,贾家哪里是缺钱。

完全是拿他王子腾当傻子了。

怪不得王子腾一直没履行帮助贾政升官的承诺。

现在有机会落荣国府的面子,王子腾当然不会放过。

……

接了宝钗上花轿后,接亲的队伍并没立马回自己家,而是带着薛宝钗的花轿,再去接了贾迎春。

名义上先接宝钗,再接迎春,确实显得石仲魁更看重的宝钗。

可贾家也不是那么好相与的。

只需要让宝钗的花轿在大街上等着,就能让外人觉得迎春的地位更高。

否则哪里有大太太,等二夫人的道理。

所以贾家上上下下见石仲魁先接宝钗,心里虽然不满,却没表现出来。

而是默契的打算也拖一拖时间。

不过贾琏、贾宝玉、贾蓉、贾兰等贾家子孙,早已经被石仲魁收买、或者收拾的服服帖帖。

哪里敢在此时找他麻烦。

贾赦、贾政一个贪财、喜欢占小便宜,一个是老夫子,被石仲魁用话逼了几次,顿时不好意思起来。

贾琏和贾宝玉被石仲魁用话逼了几句,顿时尴尬的忙让人去催促。

贾珍更是被他一句,‘敬老爷可好’的话,吓的忙带他去宁国府贾家祠堂。

否则石仲魁若是真去贾敬那里告状,保管贾珍会被他亲爹贾敬打个半死。

说起来贾家其实一直都有棍棒教育下一代的传统。

贾敬、贾赦、贾政当年都被他们老子打过无数次。

反倒是贾母此时足够清醒。

虽然因为此时宾客无数,作为女眷不好出现在二门外。

但听到贾琏、贾宝玉让丫鬟的传话后,贾母只思索了一小会,就以不能误了吉时为理由,让丫鬟去催着王熙凤和李纨快点。

王熙凤本来因为接亲队伍来晚了,心里不仅有气,同时之前她也确实打算故意拖延,让等在外面花轿里的宝钗多等一等,好显得贾迎春比薛宝钗更有地位。

可贾母命人过来说了两次了,她就不好再拖延下去。

只能看着一身大红喜服的迎春道,“二妹妹,不是嫂子不帮你,实在是你那位夫婿在老太太心里的地位太高。

而且此时也不好让姑爷过于难堪,免得坏了你和夫婿的感情。”

迎春一改以往的木头性格,忙起身对王熙凤行礼,“二嫂子的情谊和老太太的关爱,妹妹是知道的。”

随后大概是真舍不得离开生活了16年的家,还有对婚后生活的担心和迷茫。

眼睛一红,和姐妹们抱在一起啼哭起来。

等听到石仲魁已经去过宁国府,拜见了祖宗又见过贾母后,王熙凤亲自为迎春披上红盖头。

又和李纨一起扶着去了正门。

石仲魁此时已经等在了大门口,心里也确实等的有些急。

即便不信什么吉时,可没人真愿意错过时间。

天朝人对某些东西总归还是保持着,宁愿信其有的心理。

同时在别人眼里贾家繁花似锦,但在他眼里,则是烈火烹油、危机重重了。

看周围贾家的宾客中,不仅没几个勋贵,官员都只是些五六品的小官就知道,大家其实都不傻。

甚至比起元春,朝堂上下消息灵通点的人都明白,石仲魁才是最大的潜力股。

所以就连当年四王八公中的六个国公府的家主或者嫡长子,此时都已经去了自己家。

至于四王,北静郡王水溶连请帖都没收到,当然没脸直接上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