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带着农场下凡尘 第93节(2 / 2)

加入书签

了过来问道,“有没有把握?”

石仲魁白了他一眼,就算自己觉得文章写的再好,能不能中状元,不仅看皇帝的想法,更是内阁和各位重臣需要考虑的事。

而且附近人多嘴杂不说,必然有专门观察一众准进士们表现的太监在盯着。

表现的太急切,肯定让皇帝生出这人不够稳妥的印象。

“稳重点,周围十几个太监、大汉将军和绣衣卫肯定都在看着我们。”

于同甫心里一惊,忙收起笑容。

双手拢在袖子里装出严肃表情,跟着石仲魁慢慢走出金殿,这才重重松了口气。

然后看着石仲魁惊叹道,“贤弟不亏是老成持重之人,那种环境下,还能想到那么多,比哥哥我强多了。”

石仲魁嘴角一笑,“师兄你都是两个孩子的爹了,居然还好意思说我比你老。”

于同甫脸色一僵,知道石仲魁这是在开玩笑,但心里就是有些不爽。

“贤弟别忘了教我家泰吉启蒙,还有为兄娘舅家怀吉读书的事。”

“石怀吉到到好办,日布置一次课业,他要是能读进去,大不了没十天见一次。

至于泰吉,等小家伙识字之后再说吧,不过到那时候,说不定我就已经出京去外地任职了。”

“哈哈,贤弟这就不懂了吧。”

于同甫有些得意的说道,“即便贤弟没能夺下一甲,但二贾进士都得在京观政三年,才有机会外放。

要是贤弟真夺了状元,你这辈子大概都没机会出京外放了。

必然得走翰林院、詹士府、六部侍郎、内阁这条路,所以你还是老老实实的准备当我外甥和亲儿子的师傅。”

石仲魁一愣,随后笑着摇摇头往宫门走。

殿试因为有皇帝盯着,审卷的速度很快,甚至有些心急的皇帝一直不走,基本上当晚就能大致决定好排名。

而且因为只有2百份卷子,眷抄官官抄的很快。

十几个由内阁成员、礼部尚书、翰林院学士、翰林们组成的审卷官批改的也很快。

当晚亥时前,就定下了前十名,送到皇帝的御案前。

到了此时,状元基本上就从这十份卷子里选,但皇帝也有权看其他的卷子。

甚至有过把200份、300份卷子全看完的皇帝。

等皇帝看完,想了想后没急着定下前三名,而是让人把眷抄的卷子上的糊名纸撕掉,然后找来这十份卷子的原卷。

看到放在最上面,代表着头名的卷子上,就是石仲魁的名字后,皇帝脸色大喜。

既然是大臣们自己选的,那就是名正言顺。

这事传到外界后,也是众望所归了。

道理很简单,但凡不是和石仲魁有仇、有怨的大臣,基本上都希望能出一个六元及第。

而且到了殿试,那真是皇帝想点谁为状元,那谁就是。

你再反对也没用。

定好了前三名,剩下的就等明日的传胪仪式,当场公布一甲名次了。

石仲魁回到家之后,立马吩咐锦毛鼠去和夏守忠约定的小院子看看。

到了晚上,小老鼠回来报信,说看到一个小太监进了院子,在书房里唱了半个时辰的戏。

而那小太监走了,锦毛鼠又跟着他一路,看着他进了一座普通的院子,也没发现有人跟踪,这才跑回来。

听完锦毛鼠的叙述,石仲魁皱眉想了片刻就叹息一声。

一个妃子得宠,家人骄纵而被问罪的戏曲,让他立马明白,皇帝要封元春为妃。

第二这事必然不是皇帝自己愿意的。

第三夏守忠这是在提醒自己,别和贾家走的太近。

不对,或许是在告诉自己,劝解贾家即便站队,也别太积极。

否则最后免不了和典故一样,落个全家流放的结局。

夏守忠也不担心他听不懂,细数身边的人和亲朋,也就贾家的大姑娘,多年之前就进了宫当女史。

石仲魁对此也就叹息了几下,就不管了。

毕竟这不是自己能干预和决定的事,而且解决的办法之前就已经想过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