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带着农场下凡尘 第51节(2 / 2)

加入书签

在升仙池大殿里的天庭官吏榜,居然晃动几下,直接消失不见了。

赵功曹、陈典簿等人瞬间明白了,石仲魁这是功德到了一定程度,被仙榜保护起来了。

陈典簿满脸羡慕的看着赵功曹,声音都有些颤抖的问道,“大人,那石仲魁再回天庭时,是不是就和我等是同僚了?”

赵功曹瞪了陈典簿一眼,这不是废话嘛!

香火可以成神,功德可以成圣。

只要功德足够,别说九品芝麻官了,回来稍微打点一番,就任七品仙官都没问题。

赵功曹一想到自己在天庭无数年,也只是个七品仙官,心里那叫一个嫉妒啊。

好在官和职还是有很大区别的,有的人品级很高,却没什么权利,在天庭也就是个吉祥物,赵功曹心里又安心起来。

不过,听说反下天庭的弼马温,正在下界招兵买马、训练猴子猴孙,赵功曹又暗叹石仲魁走了狗屎运。

……

“伯谦,伯谦……”

听到有人喊自己,石仲魁回过神一看,就见于洪高此刻也顾不上从六品官的仪容风度。

一脸狂喜的伸手抓着自己的手,哈哈大笑道,“十亩地每亩平均增产一石以上,仅京畿一地,就能增加几十万石的稻子,伯谦此举功在社稷,利在千秋。

本官定要上奏,请朝廷嘉奖于你。”

石仲魁忙躬身行礼,连说‘侥幸’。

周围的此时心里羡慕的同时,更多的还是想着自家今后能增加多少粮食和收入。

而且这还只是算了稻子,鱼沟里的鱼儿,早就被附近的人群而吓的在鱼沟里乱窜。

甚至一些差不多七八两的鱼,直接蹦出了鱼沟,惊的人群不断发出惊叹声。

随后捕鱼就更简单了,十几个庄户拿着竹子制作的竹篾,插进鱼沟里,把鱼儿驱赶进事先放好的大鱼篓。

很快十个鱼篓周围全是水花,甚至鱼篓都被无处可逃的鱼儿搅动的左右颤抖起来。

大家一看就知道收货肯定不小。

捞起鱼篓沥干水一称,有人大喊着报数道,“十个鱼篓一共736斤。”

随后仆役、衙役和屯田兵们,大喊着把消息传到外圈,气氛就更加热烈了。

有人甚至直接点了炮仗庆贺起来。

再次放下鱼篓,又收货了385斤,第三次、第四次虽然骤然递减,但加起来直接超过1500斤。

石仲魁知道这里面肯定有柳鱼儿的功劳,毕竟有她这个鲤鱼精在,别说病害了,就是水蛇、黄鼠狼、癞蛤蟆等夜间出来找食的动物,连接近都接近不了。

加上庄户和140个屯田兵的看护,鱼苗成活率这才达到了10%左右。

两、三千尾半斤左右活蹦乱跳的鱼,全铺在一块收完庄稼的农田里,造成的视觉冲击直接击碎了现场勋贵、乡绅、官员和其他人的心。

第75章 合着都是一伙的

见稻田养鱼确实成功了,有人围着石仲魁要稻田养鱼的手稿,有人则跪在地上,大喊着这是上苍的恩赐,大周百姓的福祉,天下今后再也没饥荒之类的话。

石仲魁也激动的不行,但心里却知道,天灾人祸哪里是那么容易解决的。

而且这次的收货只是个例,今后肯定会有很多地主失望,农田反而减产。

还有靠水生活的人,也必然会过的更加艰难。

好在推广出去肯定需要时间,甚至年内,整个京畿能有三成稻田改造过来都算快了。

总体来说,功劳肯定大于弊处。

接下来的事就简单了,于洪高等人忙着把稻田养鱼大丰收的消息汇报上去。

其他勋贵、乡绅们则全簇拥着石仲魁,来到缮国公府农庄别院里。

“伯谦,快把你亲手写的资料拿出来。”

大家一听这话,全都议论和期待起来。

告罪一声进了书房,十份之前利用空间,意念提着笔写好的资料,成了几百人传抄的原本。

众人见他如此好说话,心里感激之后就有乡绅建议说,要给他立碑著传。

甚至有人还提议说,县里各家大户一起捐一笔钱,给大兴石家修小三元牌坊和重修墓地。

石仲魁一开始还没反应过来,等贾琏在他耳边低声解释一番后,这才明白这群人打算趁着重修的机会,把石家祖坟周围的地买下了。

今后要是自己接下来的科举和仕途都顺利,说不定就真有人会起了把自家祖坟迁过去的念头。

而且不用猜,肯定会有风水先生大吹特吹,石家祖坟的风水有多好。

涉及到祖坟,石仲魁再不信,也得站出来有所表示,再说既然天庭在,地府也跑不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