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带着农场下凡尘 第48节(2 / 3)

加入书签

小弟装出为难样子,没想到夏太监直接说他知道小弟最近一直在找宅子,就带我去看了这套房子。

地段倒合适,城西5里地,离荣国府也就2里地不到。

不过价钱贵了不少,那没卵子的阉人居然要了我3万两银子,可我回家细想时,妹子说这钱应该给。

哥哥你看?”

石仲魁点点头,这钱不是应该给,而是必须给,否则就真不是银子的问题了。

好在空间产出的西红花比西域过来的干花,在品相上还要好一些。

不说其他的,西域那边花几个月、甚至半年才能运过来,自己这边的是一出来就送南边。

薛家的掌柜一眼就能看出不同,当然他们也只以为这是用快马的方式,一路从高原那边送过来的。

而且从京城到金陵,确确实实是快马送的。

否则但凡大周有人大规模的种植,是躲不过有心人的调查。

既然查不到产地,有心人想到快马一路送,就熄了小心思,甚至有人想着这东西说不定就是边陲军将的新生意。

而每月15斤每年180斤的产量,对比西域每年至少运来3、5千斤的数量,又显得不那么起眼。

而且干花一送到金陵,再分散开送去苏杭等地,三两天就被人买走了。

之后更是有不少乡绅每月都预订一二两,一下子让这种西红花变的抢手,却只在很小的圈子里传播。

所以薛蟠才说,换了个人别说5斤,就是1斤都难买到。

即便内务府是皇帝的私库,很多时候反而是越好的东西越买不到。

道理很简单,除了贪腐的问题外,内务府的太监们也不傻,万一今年买到了,明年买不到,那就是大祸。

只有像数量不少,如专门定制的瓷器、丝绸等技术成熟,也不用担心造不出来的商品,内务府才敢可劲的买,而且是换着花样把价格抬高。

明清就有过一个鸡蛋一两银子的例子,可你要说这鸡蛋买的不值,那就错了。

荣国府都有过一个鹌鹑蛋一两银子的事,更别说皇帝用的东西了。

石仲魁收起地契,想了想后说道,“你回去后告诉宝姑娘,西域的干花今后只在苏杭卖,而且东西先送到浔阳,再坐船南下。”

“放心”,薛蟠嘿嘿一笑,“我妹子早就想好了。”

第70章 社会问题

“快马每5天把2斤半干花混在胭脂盒里藏着,而且送金陵走的是400里加急。这玩意和600里、800里不同的是,到了各处驿站时可以换人和换马。

根本没人在意我们送的是什么,一般人也不知道东西就是我们的,否则夏太监哪里会找我采买。

肯定直接找我要。”

石仲魁眼睛一亮,暗叹薛宝钗还真是贤内助,知道用胭脂来掩盖花香,而且几个不大的盒子,确实没人会在意。

“替我谢谢宝姑娘,只是每个月我这边也只有15斤的货源,再多就不是钱和交情的问题,所以少了5斤,你那边不会出问题吧?”

薛蟠哈哈一笑,“哥哥也有想不明白的时候。”

石仲魁一愣,就见薛蟠说道,“东西越少就越珍贵,而且每家少一两、半两的,南边那些乡绅反而更在意,价钱肯定还能再涨上一些。”

石仲魁这才反应了过来,只要原客户能继续买到,少点多一点确实问题不大,而且理由很好找。

什么路上雨水多,什么商队遇到劫匪,甚至干脆说这种极品西红花,高原的商家自己都不能保证数量,能买到现在的货,都是靠着多年关系才拿到的。

笑着摇摇头,石仲魁说道,“虽然你我是内亲,但我也不能让薛家吃亏,今后就按15两银子算,你们能卖到多少价格我不管。”

薛蟠这次也没客气,直接点头答应。

随后石仲魁又问道,“你负责为内务府采买的西红花,打算报价多少?”

薛蟠毫不隐瞒的说道,“30两一两。”

石仲魁满脸诧异的看着薛蟠,却见这家伙嘿嘿一笑,“哥哥有所不知,按我亲娘的说法,过去我爹采买的东西,最少都是一倍价往上报。

否则你报少了,说不准哪天就死在外面。”

石仲魁立马明白了过来,这是一大群人内外勾结可劲的吸皇家的血,而且报价是报价,真正到手的数量就难说了。

这也是皇商被逼无奈,否则自己就得亏钱,还被一大群太监和其他皇商敌视。

想到这,石仲魁心里不免暗骂一句,看起来不是荣宁二府的下人是吸血鬼,而是整个社会的权贵之家都有这样的问题。

说不定5斤西红花才1500两银子,在太监们眼里都是良心价了,等他们从中搜刮一手,到了薛家手里就没钱赚了。

也难怪贾家对待下人贪腐的问题,容忍度会那么高,实在是这事你根本没法杜绝,而且贾家子弟自己就是受益者。

贾琏、王熙凤夫妻就不说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