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七十年代猴赛雷 第30节(2 / 3)

加入书签

她心里很想快点离开这里,因此让知青办的工作人员,给她定了最早的火车票,是今年第一批下乡的,竟连春节都不在京城里过了。

对于这一点,陈建国很不理解,还劝她留在京城里,等过了年之后,天气开始转暖了,再南下去当知青。

但是李蓁蓁死活不同意,要是真的等到那时候,她就是想走,也走不了了!

她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家庭成分!

资本家后代的身份标签,就像一把悬在脖子上的铡刀,随时都有可能砍下来!

她上火车的那一天,陈建国和以前的同学们都来给她送行。

王爱民居然也来了,他已经知道了自己母亲的事情,站在那里又是愧疚,又是不舍,支支吾吾地说:“李蓁蓁,真是对不起,我不知道我妈她会……”

李蓁蓁打断他的话,看着他的脸,不悲不喜地说:“没关系,我一点也不在意。”

王爱民说不下去了,只好站在那里默默地看着李蓁蓁。

他心里也明白,李蓁蓁这样一走了,这辈子都不知道还能不能再跟她见面。

郝爱党也来了,这时候站出来,笑着转移了话题:“李蓁蓁同学,等你走了之后,我也要去当知青了,不过我不是去南方,而是去东北。”

李蓁蓁也笑着说:“东北好呀!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好吃的东西可多了!郝爱党同学,你去了之后,可不要只记得吃,也要记得坚持学习!我相信,以你的才能,总有一天会有大出息的。”

郝爱党笑呵呵地说:“好,那我就承你吉言了!”

陈建国始终不能放心,趁着火车还没开走,又跟李蓁蓁千嘱托万嘱咐起来,唠唠叨叨地,恨不得把自己几十年的人生经验,都一股脑儿地传授给李蓁蓁。

李蓁蓁心里非常感动,默不作声地乖乖听完。

她看着眼前这个高大正直的男子,也忍不住再次提醒道:

“建国叔叔,我走了之后,你也找机会,快点到地方去任职吧。”

陈建国点点头说:“嗯,我明白你的意思,你放心吧。”

送君千里,终须一别。

火车马上就要开了,李蓁蓁纵然有再多的不舍,也不得不登上了火车。

过了一会儿,火车就缓缓开动了。

李蓁蓁最后一次透过车窗,久久地凝视着窗外这片土地。

火车终于开走了,带着李蓁蓁,驶向了遥远的南方……

第29章 白玉罗汉

六十年代的火车车厢, 跟后世的相比较起来, 有着相当大的区别。

座椅都是绿皮的, 一张座椅可以容纳两个乘客, 所有的座椅都朝着同一个方向。

不像后世, 火车里的座椅都是两两相对的, 中间还有一张小桌子。

在这个时候, 普通人如果要坐火车,只能买到硬座的火车票。当遇到乘客太多的时候,就只剩下站票了。

至于卧铺, 那是给高级干部们准备的,一般人都买不到卧铺票。

李蓁蓁暗自庆幸,幸亏知青们是有座位的。

不然的话, 以这时候的火车速度, 还没有到后世全面提速的时代,一路南下到达广州, 需要三天两夜的时间, 一共要花费好几十个小时呢。

如果没有坐票, 只有站票的话, 这样一路站下来, 可就遭老罪了。

可能是李蓁蓁赶在过年前出发, 出京的人比较少,所以,火车上的乘客还不算特别多, 基本上人人都有座位。

但是, 乘客们携带的行李却不少,一个个都大包小包的,一上来就把行李架都给放满了。

再多出来的行李,就只能塞进座位底下了,可以说是到处都塞得满满当当的。

李蓁蓁因为有空间,可以用来存放行李。不过为了掩人耳目,她也随身带着两个蛇皮袋的行李,里面装的都是比较轻的东西。

她找到了座位之后,就赶紧把行李也放到了行李架上,这才坐了下来。

李蓁蓁很快就发现,这节车厢里面的乘客,大部分都跟她一样,也是上山下乡的知青。

因为京城里的知青去上山下乡的时候,知青办是安排了带队老师的,此时他也在这节车厢里面。

李蓁蓁刚一坐下来,带队老师就走过来,拿出一个小本子让她签到。

又过了一会儿,乘客们终于都到齐了,火车也缓缓地开动起来。

六十年代的人是很有娱乐精神的。

火车刚开动没多久,带队老师就站了起来,走到过道的中间,伸出双手,响亮地拍了几下,朗声说道:

“同志们,我们都是从京城出来的知青,这个,相逢即是有缘呐,现在由我来点名,叫到的人就自己站起来,简单地介绍一下自己,再给大家表演一个才艺,大家说好不好?”

话音刚落下,车厢里的知青们情绪就被调动起来了,一个个都拉长了声音喊:“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