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秦始皇真不是我爹? 第370节(2 / 3)

加入书签

竟这个评价听起来不是很好。

“今日恰逢要与王彻侯说一说新长安乡。”张婴看向其他士子,语气很平淡,“多说无益,你们也能好生看看。大秦如何,得何人的心才能安定天下。”

张婴说完便不再看士子们。

他即便是做任务,也是以舒心和顺手为主,从不强求。

张婴走到王绾面前,微微拱手道:“今日之事。是阿婴莽撞了些。还望先生……”

“你既唤我一声先生,区区小事,何错之有?”王绾非常大度地摆摆手,完全不计较张婴打着他的名号指挥士子的行为,笑了笑,“倒是陪我好好看一看你自信满满的新长安乡北区,若他们安顿得不好,老夫可不答应啊。”

张婴笑了笑,忙拱手道:“夫子最关心的无非是野……新大秦人如何生存,既如此,我们便先去看看藕煤地。”

众人跟在张婴身后,沿着河道往山里走。

王绾以及士子们没走多远就觉得燥热起来,不少人脱了身上的毛衣。擦了擦额间的汗,再一抬眼,恰好看见前方一排排灰白色的冒着烟的石房建筑。

石房建筑前有不少光着膀子,穿着灯笼裤样式的精瘦男性从篓子里一摞一摞地往地上倒着黑色煤渣。

他们倒完之后便利索的往山里走去,一群穿着麻布衣的少年郎们则拖着一板车的黄土来,将其倒在煤渣旁边的空地上。

旁边的妇女们挑挑拣拣,将煤渣和黄土会以1:1的比例,一边慢慢掺水,一边搅拌,最后用模具将其做成一个一个的藕煤。

士子们都认出这是今年深冬才风靡咸阳的藕煤。

高士子蹲在那询问了几句,起身道:“制作过程竟如此简单?回去后怕是不用买了。”

王士子嘴角一抽,这是在故意挑刺吗?

王绾也看向张婴,轻声感慨道:“阿婴,藕煤制作过程极为简单,用它来谋生只怕是不长久……”

“哈哈!师父。随我来这边,挣钱的重点可不在藕煤。”

张婴在前方招招手,领着王绾一行人来到石房子后侧,看到了用藕煤烧得很热的秦朝火墙,以及一个用木头制作的怪模怪样的超大房子,房子的四周和顶端分别用羊毛与帛遮得严严实实。

当张婴拉开大棚的布帘,好让人往里面瞧一瞧。

众人:!!!

竟全是绿油油的青菜。

王绾惊讶道:“这,这是……”

张婴笑道:“深冬绿菜,皇室贵族专供,挣得不少。”

士子们纷纷上前,却又不敢真的进入大棚内,站在外面啧啧称奇。

“冬季能活?闻所未闻!”

“不,《论语》曾写过,“不时不食。”,春秋时期会不会已经有深冬青菜?”

“不曾见过,不可考据!但眼下却是实实在在的……神迹。”

……

某些比较迷信,或者说来自旧楚之地的士子,更是用一种看大巫的眼神在偷瞄张婴。若是得到张婴的回望,一个个表情无比的乖巧,脸上完全没有之前叛逆的模样。

王绾细细看了一会,

道:“物以稀为贵,不时之物,深冬绿菜,贵族追捧,上行下效,怕会加重农户们的负担。”

张婴笑了一声,道:“夫子,在番薯、西瓜还有辣椒出现前,治粟内史曾来寻我,说担忧大量推广番薯、西瓜等,会不会导致农户不再种植粟米、水稻,日后会不会出现粮食短缺等情况,要不要禁止辣椒、西瓜种子。

我与他说,任何新鲜事物的出现都会造成冲击,但必须直面它们,而不是盲目回避。

所以治粟内史联合廷尉一起,利用大秦政策来调控,比如征收农税的种类等,最后结果导向也不错,大秦农作物百花齐放,黔首们也富裕了起来。

深冬绿菜也一样,只要皇宫规定专项专供专采,就不会加重其他农户负担,反而能给众多的野人……新大秦人一条谋生的路。”

王绾想了想,微微颌首道:“这个想法是有一些道理,不过,你当初为何如此笃定它是好的。”

张婴沉吟片刻,道:“这事说到底,只是给新大秦人一个谋生的手段。不至于不好吧。”

王绾一顿,忽而笑道:“善!大善!”

第198章 挪动石碑

王绾时不时询问几句哪些绿菜可以在冬日耕种,这些菜种的产量几何,又要消耗多少藕煤能达成效果。

在从张婴口中得知,被悉心照料的某些冬菜产量甚至比寻常春秋要高,并且不止烧藕煤可以做大棚蔬菜,在温暖的地窖以及温泉等附近也可以搞大棚蔬菜时,王绾眼底异彩连连。

他拿出一份纸笔写写画画,沉浸在深冬绿菜的世界中不愿离去。

这一站,就是一个时辰过去。

张婴不愿意催王绾离开,但想到还未完成的任务。

他将萧何、章邯唤了过来,让他们领着文士们去新长安乡的其他地方参观介绍一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