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重回九零好村光[种田] 第143节(1 / 3)

加入书签

别的车都是越坐人越少, 广州站恰恰相反,越靠近终点人越多, 卧铺车厢几乎没空过位置。

隔壁的硬座车厢更厉害, 过道挤挤挨挨站满了人,有?些站不下了捂鼻子躲进厕所, 还有?些身材瘦小的钻进三排座椅下方的空隙睡觉,简直八仙过海,各有?神通。

小心翼翼地查票过了出站口,外?面广场的人并没有?减少, 反而?熙熙攘攘地更多了,中间还混进去几个红眼睛高鼻子的老外?, 顶着一头麦秸秆似的乱发叽里呱啦。

唐墨好奇多看了两眼,突然?发现老外?旁边还站着俩黑人,急忙“嗖”地收回视线,走远几步才?小声抱怨道:“外?国人真难看啊,都出国了也不说拾掇一下,啧啧。”

姜冬月同样小声道:“人家天生?就长那样吧,说不定在他们国算好看的。”

夫妻俩一边低声交谈一边朝广场外?面走,想到?马路上找公交站或出租车,结果在人群里绕了好大一会儿也没转出去,反倒累得气喘吁吁满头汗。

“爹、妈,”唐笑笑把水壶递过去,抬手指了个方向,“北边有?辆警车,咱们先过去问个路吧?”

唐墨:“那边不是南吗?”

姜冬月:“那应该是东边吧?”

唐笑笑:“……”

一家三口面面相觑,惊恐地发现他们转向了,好在警车不会动,仨人左挤右拐地到?底找到?了民警,一声“同志”还卡在喉咙口,对方就主动说道:“大一新生?是吧?看见搭凉棚的队伍没有??”

“全是迎新的,十几个学?校哩,本校学?生?直接乘校车走,别搭错车就行。”

唐墨感激道:“谢谢啊小同志,我闺女是中山大学?,我们先过去问问。”

“噢,那不用问了,”民警显然?经验丰富,“中大的棚在最南边,走过去第一眼就睇到?啦。”

唐墨完全闹不清哪儿是南哪儿是北,但他个子高,越过乌泱泱的人头很容易发现了迎新的队伍,忙冲那民警道谢,然?后在人流中穿插着往回返。

姜冬月和唐笑笑紧紧跟在唐墨身边,宁可走慢一点也不分散,等找到?中山大学?的凉棚时,后背都湿透了。

万幸中山大学?年年迎新,各项流程十分完善,查验录取通知?书?核对无误后,便安排了一名学?生?志愿者做引导,让他们上车集合,人满后再结伴出发。

这会儿车上才?坐了三分之一,然?而?广州站车次多,没几分钟就能听到?广播提示“xx次列车即将停靠xx站台,请工作人员做好接车准备”,约莫半小时就凑齐了一车人,浩浩荡荡地朝立交桥驶去。

人多胆气壮,姜冬月和唐墨稍稍放下心来?,这才?意识到?他们满身汗不光是累的,更多是因为天气太热。明明早上八点,温度却高得像正中午,车窗外?随处可见穿短袖短裤的行人。

“广州跟咱们那儿真是不一样,都过处暑了还这么热。”姜冬月说着,从?背包底部?摸出三瓶藿香正气水放进衣裳兜,准备下车了喝掉。

管它中暑没中暑呢,先喝一瓶也没坏处。

“是啊,南方秋老虎忒厉害了。”唐墨擦了擦额头的汗,感觉袖子能拧出水,但车上其他人都没有?嫌热,还有?两个男人穿着西?装皮鞋,他也不好意思脱外?衫,只拿了把纸折扇默默扇风。

校车平稳前进,很快经过广州大桥,再拐一个弯就到?了中山大学?校门口。一眼望去,但见道路宽敞,草木郁郁,楼房高大气派,瞬间震慑住了满车的家长和学?生?。

唐墨和姜冬月尤其激动,他们庄稼人一年四季土里刨食,除非必要绝不出远门,能坐一小时普快去万通市批发衣裳,在村里已经算见多识广了。

所以夫妻俩做梦都没想过,中山大学?竟然?这么好!

“嘿,这一个学?校快赶上一个村子大了……”唐墨忍不住吸了口气,立刻又板脸做严肃状。

“稳重点儿。”姜冬月低声说着,放下掐唐墨的手,抬头挺胸走在队伍里。

闺女第一天报到?,她?们做爹妈的可不能大惊小怪丢人,得沉住气压阵。

走在中间的唐笑笑:“……”

顶住啊!你是全家唯一普通话标准的,千万不能紧张掉链子!

就这样,一家三口不约而?同选择了多听多看少说话,跟着迎新的志愿者安排,找宿舍、放行李、体检、充饭卡……直到?办完所有?手续,在食堂打了饭坐下,才?齐齐放松下来?。

“大学?就是高级,我刚看了一圈,每个窗口卖的都不一样,以后吃饭挺方便。”

“操场也大,好像还有?个湖,等有?空了咱们过去瞧瞧。”

“今天迎新的是我们院的学?姐,重庆人,她?成绩可好了。”

“笑笑你也好好学?习,争取不落后,慢慢熟悉了再去学?校外?面……”

这会儿快两点了,食堂的人仍然?很多,一家三口边吃边聊,吃完饭也不休息,直奔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