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御煞 第616节(1 / 3)

加入书签

那须弥之道更进一步,便是天地乾坤的宏大意象;那风水堪舆更进一步,便是寰宇万象的浩如烟海。

但是,这一刻,在原有的须弥之道和堪舆之道相继有所蜕变,于这样的碰撞与磋磨之中,同样朝着那真正至高的道法蜕变而去的同一时间。

二道浑一而成的天师道法,却不曾有损蜕变与升华,或者说,也还在变演,但是那变演的道法义理本身,同样至高,本就至高而简明,遂也正因此,反而教人觉得基础,觉得古拙,觉得质朴。

“开天法……”

恍惚之中,当楚维阳轻声念着这样的字句的时候,那昔年曾经如雷贯耳的三个字,在这顷刻间,竟教楚维阳觉得是这样的陌生。

他所洞见的,并非是古法修士所传续的传统道法之中的开天意境。

自有记载九天十地伊始,何等漫漫悠长的岁月光阴,一代又一代的古法修士先贤,已然将古之修法的开天道途推演到了尽善尽美的地步,从一阴一阳谓之道,再到阴阳不测谓之神,从金丹凝练开九窍之浑圆,再到道果融天地炼神通而超脱的缥缈。

这是再难教人于其上落上一笔的至臻至妙。

而如今,楚维阳一枚浑圆道果洞开八窍巅峰,三道神通掌握熟稔圆融而皆成经篇。

这先贤传续的法,这古法洞彻的路,楚维阳在修,在走!

而且修得颇高,走得颇远!

只是此刻,楚维阳所洞见的,却并非是古修传续的开天法!

楚维阳所洞见的,是属于己身所闯出的真形道途的开天意蕴!

真形妙道到底要走向何方?

古法修士是凝练浑圆道果,是融入天地一隅,是炼神通而超脱。

真形妙道的前路何在?

这一道途要以何等方式贯穿始终?

于筑基境界时,观想道图而打磨根基圆融,丹胎境界时九炼真形而形神皆妙。

这些步骤尽皆是有书经妙旨佐证。

可是金丹境界呢?

诚然,丹开九窍,楚维阳便以真形道种九养灵形。

可是金丹本是古法,洞开之九窍亦是古法的开天意蕴,一切尽皆是古法于此境界囊括繁盛灵韵,进而为得神境时融道果入天地化成道场做准备。

而今楚维阳这道种的九养灵形,那种对于灵韵的吞噬与炼化,而今看来,诚然妙矣,可却是沦为了金丹古法的辅助。

纵然而今伴随着这一道道灵形道种的凝聚,同样的繁盛的灵韵力量在朝着楚维阳的三道法相相继映照而去,并且可以预见的,在第九窍洞开之后,在第九道灵形道种的凝练之后,楚维阳的三道法相将会因为灵韵的俱全而有所蜕变与升华。

但是这等力量本质的变迁,却并非是修炼道法的根髓。

这如是的九养真形,为的是甚么?

属于真形道途的前路何在?属于真形道途的“天地道场”何在?属于真形道途的超脱法门何在?

金丹古法一脉求道途于天地之间,于神通道种、天地灵根之中。

真形道途呢?

不是古法不可以再依凭,而是既然道途本质不同,合该要走出截然不同的路来。

初衷,要往初衷处去寻。

这样思量着,驻足在悟境之中,几乎顺理成章的,某种感触与体悟便凝练与悬照在了楚维阳的思绪之中。

“内求己身……”

事实上,不论是道图的观想与凝聚,还是真形图录的九炼,又或者是灵形的温养。

真形道途的初衷是从一开始便被明晰映照的。

内求己身。

于内炼形神之中化出根髓真意!

而若要证就前路,便也同样需得将这“内求己身”的意蕴继续贯穿在这一境界,乃至于下一境界之中去!

这电光石火之间,伴随着悟境之中的楚维阳思量到这一步的顷刻间,那繁盛的思感与念头之中,关乎虚实有无的碰撞过程之中,那原本发源自地师道法与《须弥阵图》之间相互碰撞的切实道法,骤然间伴随着那种至高层阶的蜕变,朝着楚维阳所修持诸法同样洞照而去。

诸法之间的养炼,在楚维阳这里从来非是泾渭分明的。

甚至真形九炼而浑成一体,成为楚维阳的肉身道躯的时候,诸法便在实际的养炼里于根髓之中浑一。

一法变,而诸法皆有所变。

进而,伴随着变化本身,楚维阳肉身道躯之中,三元丹田之内,三卷鎏金道图相继显照,霎时间,那辉光裹挟着神韵贯穿三元的顷刻间,某种真形道途意欲蜕变的蓬勃气韵,便骤然间若疾风暴雨一样,席卷与肆虐在了道人的内周天之中。

等等——

内周天……

内周天!

闪瞬间,那浑一的贯穿气韵之中,是无法想象的惊雷顺延着气韵而贯穿始终!

那无形无相的惊雷里,是真正的灼灼明光,教楚维阳将内周天洞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