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6节(2 / 3)

加入书签

李世民忍着笑安慰道:“敬德,毕竟这本书的书名是他,有他几张画是很正常的事。”

尉迟敬德闻言更酸了,“什么时候也能写一回俺?卫青都能写,写俺怎么了?”他骑奴出身,俺打铁匠;他七战七捷,俺也有日抢三关,夜夺八寨……

连房玄龄都忍不住笑道:“敬德,有没有可能,后世比较爱写俊男美人呢?你瞧瞧那些画,哪一个不是男俊女美?”

尉迟敬德:“……”

杜如晦补充道:“而且还得是年少成名,你我出名太晚了,是没这个机会了。”

尉迟敬德:“肤浅!”

【九月,玉米成熟。这次种植有宫人在,赵霏除了种植的时候做了示范,以及期间的配制农药肥料,基本什么也没干。

玉米还没收完,赵霏已经打算好怎么吃了。谁知收上来后,秦昭襄王一根不剩地没收了。

嬴稷:吃什吃,这可是亩产五石的粮食。当然是全部留种,种出更多玉米。

赵霏很生气,她种地玉米吃几根怎么了?再说了,杂交种的玉米留什么种啊,当然是趁新鲜吃掉。

嬴政见赵霏实在生气,便偷偷从嬴稷那里偷偷顺了几根回来。

看着嬴政大老远抱着玉米回来,赵霏感动得不行。】

秦始皇心里刚赞许完曾祖的做法,就被‘自己’打脸了。

一个秦国的公子夫人,一个秦国王孙,你们就这么缺这点吃的?

二十七章 二合一

哪怕天幕一再强调杂交种子不适合留种, 但谁看到这么产量这么高的粮食能无动于衷?

适不适合总要试了才知道,万一能种出来呢?

种不出来也就损失几石粮食,若是种出来那可是活人无数的救世良株。

这一刻, 所有时空的古人都迫不及待想知道书中的秦昭襄王有没有种出高产的玉米。

【赵霏思来想去还是决定种萝卜刷经验, 咸阳不适合种稻谷,小麦玉米也只能一年一季,一年四季都可以种的萝卜比较适合刷经验。

萝卜类都喜欢疏松肥沃的沙质土壤,且在播种之前还要堆大肥, 就拿胡萝卜来说, 照现代每亩地667平方米来算, 大概需要三千公斤肥。

也就是说哪怕只种半亩地, 也得施五百公斤的肥(战国时1亩=现代029亩)。白萝卜的施肥量虽然没有胡萝卜多,但也不少。这么恐怖的施肥量, 当然是不可能在王宫中种植。

为了种植萝卜, 赵霏特意在咸阳郊外买了一处田庄。值得一提的是, 秦昭襄王得知赵霏买田庄后不仅准她随意出宫,还把那处田庄周围的田都买下赐给赵霏。

老头子非常好奇赵霏还能种出多少新奇东西。

赵霏种了两茬萝卜, 终于升级拿到了胡萝卜种子。

胡萝卜亩产量没有萝卜那么高,但亩产也有四千斤左右。而且蔬菜储存时间都不长, 要不是为了刷经验, 赵霏是真不想种。

因为光是解决萝卜就很麻烦。

第一茬萝卜的时候, 秦昭襄王还派人来把萝卜运回王宫吃。第二茬时, 秦昭襄王已经不想看见萝卜了。

赵霏只好将萝卜卖掉。

然而当时的老百姓对新鲜食物的出现还不大能接受, 买的人并不多。能接受的王公贵族们在第一茬萝卜成熟的时候就被赐了一人一大车, 早就吃腻了。

最后只能晒成萝卜干,才没有让萝卜烂掉。】

各时空的古人们羡慕嫉妒得眼睛都红了,尤其老百姓。

他们在心中疯狂呐喊, 不是的,他们很能接受新食物,只要吃不死没有什么是他们不敢吃的。连观音土都敢吃,又怎么会接受不了新粮。

除了野菜,他们可没吃腻过什么。

已经出现萝卜的朝代,已经开始怀疑他们朝的萝卜真的和天幕说的萝卜是一个物种吗?亩产几千斤,他们能亩产几百斤已经很不错了。

倒是一些种田经验丰富的农人从中发现了一些规律,“后世种田似乎格外注重堆肥和病害预防,而且无论粮食还是蔬果都有一套完整的种植法。”

有人喃喃道:“这就是后世粮食产量这么高的原因?”他们从记事起就在田里讨生活,至今还是靠老天赏饭吃,年年祈祷风调雨顺,不要有灾情。

丰年才能有余粮,灾年一个不好就得卖儿卖女。要是能掌握种出高产粮食的技术,他们是不是就不用再害怕灾年了?

【得知赵霏还要种萝卜,嬴稷坐不住了,连忙派了嬴政去劝说。

嬴政刚到就被赵霏捉了壮丁,她那么努力升级是为了自己吗,还不是为了他。怎么能他在王宫享福,她在地里吃土。

不行,大家一起劳动。劳动最光荣!正好让他了解民生不易,以后少建宫室,多种地。】

秦始皇嘴角微不可见地抽了抽:“……”这么多亩产几千斤的粮食,他真的没看出来书中百姓民生不易,种地辛劳。

只种几亩地好意思说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