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她的1979 第75节(1 / 3)

加入书签

“妈,这是……”

“算是利是,我们这一年攒的,分了三份,这个是你的。”

陈兰君看了一眼信封的厚度,哪有那么厚的利是?以现在面额最大的十元一张的大团结来算,这个厚度少说有一千块。

“我不缺钱。”

“两回事,这是我跟你爸的心意。”

郑梅拍一拍床边:“过来。”

陈兰君挨着她坐下,自然而然地把脸依偎在她胳膊上。

郑梅说:“你现在到这边念大学,户口也迁到学校,是城镇户口了。之后工作分配应该也是在这里。”

“那也未必,万一……”

“没有什么万一,”郑梅瞪她一眼,“你别发癫啊,就算做生意赚了钱,那也有亏钱的时候呢,分配工作不可能不要。好歹要有个单位,就是清闲一点也好。”

陈兰君“嗯嗯”了两声,不反对也不赞同。

郑梅继续说:“这点还是你爸提醒了——要么,你在这边买套房子吧,我听说这边好像试点可以房产买卖了。”

“你从哪里知道能买房子了?”

面对着女儿惊讶的目光,郑梅扬了扬下巴:“那当然,你这成天不在家的,怎么会注意到。你妈我也是很有能耐的。”

她是跟街坊邻居拜年时知道的。

毕竟女儿租住在这片区域,俗话说得好,“远亲不如近邻”,和邻居们还是保持好关系。

趁着春节的功夫,郑梅和陈志生提着礼物将这条街上的街坊挨个拜访了一遍,请他们多多关照陈兰君。

正好有一家邻居家里在房管局上班,便听说了这个消息。

郑梅很认真地同陈兰君说:“我知道你也有些积蓄,加上这些,看能不能买套房子。头上有片自己的瓦,在一个地方才算立住了。”

她笑着看向女儿:“而且,就算你以后谈婚论嫁,人家也不会嫌弃你是乡下人出身了。”

那笑容带着一点点暧昧,又藏了一点点担忧。

陈兰君一下子坐正了:“怎么忽然说起这个?”

“邻居告诉我的,说有个靓仔经常来找你,看起来家境不错。”

“……”

陈兰君一时无语,好吧,她确实低估了邻居们一颗八卦之心。

“八字没一撇呢!”

“好好好,”郑梅笑着说,“等你觉得什么时候妥当了,再和我们讲。我们只是希望,能为你准备周全一些,让别人也知道,你可是爸妈的心头肉,是谁都不能欺负的。”

陈兰君伸手,揽住她的脖子:“放心,谁都欺负不了我。”

脑海中闪过某个人的脸,陈兰君弯了弯嘴角,补充道:“那从来都只有我欺负别人的份。”

不过爸妈的话确实提醒了她一点。

1981年,第一批试点的商品化住宅已经快建好了。

开学之后,陈兰君抽空去打听了房子的事。

断断续续的消息,等到初夏的时候,她大致弄清楚了现在的情况。

穗城和鹏程市都属于商品房改革的试点区域。考察了一番之后,陈兰君比较倾向于在鹏程市买房。

两边房价差不太多,甚至鹏程市的还要贵一点,要一千元一平米,但有个好处,就是一套房子能配套落三个户口。

倘若她能买上一套,那么爸妈和小妹的户口就可以从农村转到城市。过来探望也不必担心被赶,想住多久就住多久。对于小妹而言尤其有好处,城里的教育资源比起乡镇的绝对要好上不少。

只是有一个难题,一套60平方米的房子要六万。房贷业务还没出现,只能全款买。

陈兰君手里所有的积蓄……只有五万。

果然,什么时候买房都是不容易啊。

如果去把方便面厂的分红提出来,也能凑齐买房的钱,但这样她手里就没有可使用的资金了。

在这个千载难逢的gdp增速能跑过房价增速的年代,这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对着一地午后的阳光,陈兰君静静地思索。

邮递员的声音打破沉静:“是陈、陈小姐家吗?有你的信。”

是邵清和寄来的信。

一如前两封信一样,问候她,并交代一些近况。

“……因家父患病,我暂时不能离开。夜里常去维多利亚港边散步,伴着海浪声观一轮明月,只觉得身边少了点什么。倘若你在就好了。但想到一样的月光也同样照耀着你,又稍稍有些欣慰。”

看过信,她将信笺折起,走到窗前。

还没到月亮出来的时候,日光倒也温柔。

倘若姐姐那边能搞定通行证,那么暑假时去一趟香江,似乎也不错。

第90章

办理赴香江的证件是个漫长的历程, 一直到六月,凤君才来信,轻描淡写说已办好。

出发之前, 陈兰君将自己的大半身家汇给凤君,请她设法将其换成港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