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48章 击碎你最后的骄傲无敌是多么的寂(2 / 3)

加入书签

枪还击。

眨眼之间,双方都有人或死或伤。多铎万分惊诧:“大雪天气,明军怎么能使用火枪?不管了,冲过去,破了他们的阵型!”

与此同时,翁之琪下令道:“火枪手、轻骑兵散开,从两翼杀敌,重骑兵列阵!”

五百火枪手把燧发枪带子往肩上一挂,拔出刀子,急速跑往两翼,后面两千五百名轻骑兵紧随其后。

继而一千名重甲骑兵暴露在清军正面,这些重甲骑兵是仿照李自成的“三堵墙“打造训练出来的,人和马匹都是全具装,武装到了牙齿,手中握着长矛。

翁之琪这两年来兢兢业业,只为了给朝廷打造出一支彪悍的骑兵队伍,呕心沥血想尽法子。其中,早已被明军淘汰了的重甲骑兵,又被翁之琪建立起来。

当然了,为了顺应时代潮流,为了贯彻皇帝建军的指导思想,重甲骑兵在骑兵营只占一成,一万骑兵中配备一千重甲骑兵。他们的任务,就是使用“三堵墙”战术破阵。

等清军骑兵先头部队冲锋到身前时,明军重甲骑兵齐刷刷举起长矛,正面迎了上去。

只听见重甲发出的摩擦声铿锵有力,长矛穿透过去,清兵惨叫不已,纷纷倒地。

多铎变了脸色,叫道:“散开阵型,以两翼为主要攻击点,先收拾明军的轻骑兵!”

清军骑兵野战时,向来喜欢使用宽大正面的冲击战术,阵型散开后,他们凭借着娴熟的弓马技巧,往往一个骑兵就能对付三个敌人。

但很快,多铎就发现明军的轻骑兵似乎也不是那么好对付,今非昔比了。

明军轻骑兵是半具装,士兵们配备的是软弓、长箭、快马、轻刀。这四种武器,在明朝武学家茅元仪《武备志》一书中称为四大利器。

明代军用战弓已经全部为角弓,且角弓大多为开元弓,这种弓的造型非常奇特,是专门为马上作战设计的弓种。

开元弓的弓梢两端挂弦处有钩状的延伸,这也是开元弓的最典型特征。这种设计非常精妙,在战场上,两军交战,互相对射,箭矢往往散落的满地都是。如果骑兵的箭矢用光,则可以用弓梢两端的钩子去地上钩取箭矢,而不需要下马去捡拾。

使用“软弓”可以使士兵更为轻松的瞄准,也可以维持长时间的战斗力,对于骑射而言,这两点更为重要。因为骑射在运动和颠簸之中,对瞄准的干扰、对体力的消耗都是极大的。

长箭是搭配着软弓使用的,之所以使用长箭,是为了避免开弓过满而导致拉距超过箭长。一旦弓箭手的拉距超过箭长,则箭头会缩到弓身后方,有毁弓、伤手的危险。

明军的软弓穿透力自然比不上清军的硬弓,好在此时两军进行近距离肉搏战,加上火枪手从旁协助,造成的伤害,不比清军的硬弓逊色。

明军骑兵所用的刀被称之为腰刀,是一种单手使用的长刀。明代后期,腰刀结合了日本刀的一些风格,造型纤细,刀柄也略呈弯曲。

这种腰刀因为被戚家军率先采用,所以后世也称之为戚家刀。戚家刀的制作精良,造型轻便,刀身有如同流水一样的花纹。

一直到清代后期,依然有人在得到一把明代戚家刀后感叹不已,赞叹戚家刀“光明如水轻如纸”。

“轻如纸”,当然只是一种文学上的夸张,但是轻便的刀在马上的确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可以依靠腕部力量进行灵活的单手挥舞,可以在马背上进行一些复杂的动作。

马上交锋,胜负只在转瞬之间,谁能够更快的使用武器,谁的胜算就更大,较长的刀身则让腰刀即使下马作战依然有不俗的战斗力。

而快马,更是轻刀发挥威力的关键。尤其是这两年以来,但凡军中缴获战马,最优良的马匹都运到济宁,优先提供给翁之琪的骑兵营。

因为对马匹的严格要求,翁之琪求精不求多,两年内只组建了三万骑兵。

其实严格说起来,“软弓、长箭、快马、轻刀”这四大利器并没有什么华丽的特异功能,也没有一味追求威猛,矜夸个人武艺的骁勇,但是这四大利器一切以实用为上,务实不务虚。其实这种务实的精神,才是一切战争神器的灵魂所在。

正因为翁之琪坚持务实的精神,短短两年时间,明军的轻骑兵作战能力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双方交手没有多长时间,多铎便意识到明军骑兵的战斗力非同凡响,他心里直打鼓:“见鬼了,明军什么时候有了一支如此厉害的骑兵?”

而站在山岗上观战的李存明,更是洞察出了己方骑兵非凡的战斗力,由衷赞叹道:“好啊,翁之琪当真是朕的飞将军,他以后还会成为我大明朝的卫青,成为霍去病!”

巩永固也松了一口气,信心十足道:“陛下,我看不必其他兵种出手了,多铎必将败在翁将军手里。”

……

双方来回冲杀多轮,战斗到了白热化的阶段。

河谷中万马奔腾,地面上布满了马蹄印,泥浆飞溅,山岗上的小石子震得簌簌往下滚落。大雪满山岗,战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