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二百七十四章 叛乱四起(1 / 2)

加入书签

杨林回洛阳之后,王生等人都收敛了很多,奈何朝上三公失了两位,如今木已成舟,杨广身为天子,杨林也不好过分斥责,无奈只得请命留在了洛阳。

赶赴曲阜的王盛国归来之后一顿添油加醋,最后才取出了先帝遗诏,杨林当堂便没有好脸色,训斥了王盛国之后将诏书上呈给了杨广。

杨广连忙起身,接过看了许久,不知心中何想,最终挥了挥手道:“即有先帝遗诏,此番非尔之罪,王御史受累,着升为吏部从三品侍郎中。”

王盛国谢恩退下,杨广当即谏道:“老臣认为儒官只需不结朋党,陛下仍当重用之,当世教化不可荒废。”

杨林乃是杨广叔父,杨家嫡系,其言语众士族无人敢违,早朝草草结束,杨林一人回到了王府,当天喝的大醉,一个人在书房之中掩面哭泣,连呼先帝名讳。

如今大隋外有仇敌,内有兵乱,内外交困之时杨广却自断双臂,大厦将倾,杨林虽然勇武仍难免心中之悲痛。

公元615年秋,突厥可汗进贡金银十万两,牛羊数千头,拜杨广为圣可汗,杨广闻之大喜亲自前往,不想被突厥可汗围困于雁门关外。

好在杨宇率九龙卫拼死护卫,最终九龙卫战死大半,只剩两支队伍护着杨广归来。途遇李渊率众救驾,击退了突厥叛军,自此臣服大隋大数年的突厥也不再进贡。

杨广回到洛阳之后因李渊救驾有功封其为唐国公,随后杨广便不再理会朝政,意志消沉,仿佛一下失去了雄心壮志,不顾杨林反对,公元615年末杨广再下江都。

时任长安牧守的杨太感,听从谋士李密建议,率兵围困洛阳,准备截断杨广的归途,打响了士族起义的第一仗。

杨广南下之后,杨林率众前往河南等地平叛,洛阳城中只有韩擒虎率五万大万留守,面对两倍于自己的杨太感,韩擒虎固守高城,以逸待劳。

洛阳城外,杨太感上前看向城上道:“韩元帅,昏君无道逼走我叔父,如今天下群雄四起,你莫非还不明时势?”

听到杨太感之言,韩擒虎厉声道:“你世代食君之?,如今怎可说此言语,尔等束手就擒,与我去陛下处请罪或有活路。”

听到韩擒虎之言,杨太感直接下令大军日夜攻城,奈何洛阳城城坚,城内粮草又足,一连三日杨太感居然攻之不下。

正焦急间,后方传来急报,唐国公李渊趁机率军攻占了长安,杨太感偷鸡不成,反而后路被断。

无奈之下其弃了洛阳,欲率大军向南逃窜,后方李渊率众及时杀到,韩擒虎出城内外夹击之下杨太感大败身死当场。

李渊借机收了杨太感军队,军师李密乔装打扮,一人向河南而去,李渊整合大军之后足有十五万之众言称驻守长安,以便随时支援洛阳,韩擒虎已老,也未多言便随了李渊之意。

杨广一路南下,到了江都行宫之后,仿佛松了口气,整个人反而精神起来,宇文化及巡视天下之后便在广陵长住,只是当年宇文浩有令,宇文化及不敢回庄,每日只是遥望保障湖方向。

杨广南下之后,宇文化及第一时间勤王,其所率精兵足有万人,杨广大喜,封其为广陵左都校尉,官居正二品,整个江都的防御事夷都交给了宇文化及。

宇文浩逆天命之后便一直思考属于自己的路,历时半载,其终于下定决心,舍去外物专修阵道。

其神庭虽关,但是当年神庭之中龙门已现,宇文浩索性便以三皇经为基,内外兼修以阵入道,大成之时拘龙拿脉归为己用。

宇文浩本已经成就天皇之身,可惜如今丹田有损无法凝聚内力,宇文浩只得如当年一般,从头一点一滴研究起了阵道。

身为阵道大宗师,宇文浩对阵法可谓高屋建瓴,可半年来宇文浩尝试布置基础阵法之时,却常有所得,其心中大喜,天下复杂繁复的大阵无不由这简单的大阵环环相扣而成,那阵基便是用来沟通天地之力所用。

当年以宇文浩的阵道修为,便是普通竹石也可布下大阵,但以如今其眼光看来,当初只是仗着神庭金门强行引动天地之力而已。

如今其与常人无异,却慢慢摸索到了一丝以普通竹石布阵的奥义。如今便是普通石头宇文浩也可以准确压在地脉之上,融于地脉之中。

只是普通竹石布成的大阵威力弱小,但宇文浩却乐此不疲,不断尝试每一种基础大阵。

这日宇文浩以自身窍穴布阵,居然也引动了天地之力,虽然微弱却也让宇文浩惊喜异常,若是能引动多一些天地之力界时人阵合一,总算可以弥补一些丹田上的不足。

杨广到了江都之后便偏安一隅,遥望广陵一道人影在其心中显现,居然是杨破军,杨广一生起伏其如何不知天下已生乱相,奈何自己无法如杨坚那般盖压天下,落得今日这般。

杨太感起义失败,谋士李密逃到了河南商丘投奔了瓦岗,此时杨林东来,瓦岗寨正是用人之际,瞿让听闻李密前来,心中大喜委以重任,李密入了瓦岗之后又引谏了尉迟北,唐万义等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