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01章 科学(1 / 2)

加入书签

科学

国师用最贴合他们认知的言语,告诉了他们,什么叫做矛盾的主要方面,什么又是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正是因为道理越辩越明,他们才会认识到,国师,似乎不是市井传闻中的那种祸乱朝纲的奸臣。

这位国师,与他们一样,都是年轻人,都有匡世济民的理想抱负。

而且,这位国师比他们更有学问,处理事情也更加冷静。

这无疑让很多人对姜星火、对变法的态度,都开始发生了转变。

也让他们在冲动过后,开始反思起了自己的所做所为,是否真的会有益于大明的强国富民。

“敢问国师,太极是如何运作的既然已经讲清楚,那么今夜是否能再讲讲格物该如何格出天理?心性论的格心又该如何使人心天命之性的天理清如明镜?”

王教授的话语,打破了人群中的沉默。

此言一出,生员们看向姜星火的眼神都变得灼热了起来。

这时候很多人方才想起来,刚才国师,仅仅讲了“太极是如何运作”这句,朱熹给四书做注解的时候,在这句话下了大工夫,便是说,要通过格物来穷推至事物之理,极限之处也要达到。

这其实与科学的研究方法,是不谋而合的。

当然,也仅仅局限于这一点上。

“既然我们已经知道,矛盾是天理的表现,那么格物致知,所需要知道的就是事物的矛盾的表现。”

“譬如今日误会的根源,便是雨已有天理,存何哉?”

“那么各位细细想来,我们是不是可以用‘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实践方能出真知’来思考雨的矛盾是什么?”

姜星火的话语,让这些生员们有些茫然了起来。

没有人告诉他们,雨的矛盾究竟是什么,这完全超出了他们的认知。

“雨的矛盾,是不是下雨与不下雨?那么下雨与不下雨的现象为何会发生?促使雨从‘不下’转化到‘下’的根源现象是什么?”

“如果我们假设这个根源现象,是天理在事物上的具体体现,那么可不可以像‘人越多势越众’这样去理解雨滴?”

“雨从‘人’的个体状态,到‘众’的整体状态,经历了什么?期间有什么关键所在?是什么因素促成了最终的结果?”

姜星火的话语,仿佛把他们带到了另一个认知的世界里。

他们从未想过,对于一个事物的天理、矛盾,可以如此有规律地去剖析。

这是一种崭新的思考方式。

一些头脑较为聪明的生员,几乎一下子就对此着了迷,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喔,原来这世上事物的天理,是真的有办法“格物”出来的啊!

姜星火的话语还在继续。

“这些,我们都可以去假设,也可以做实验去求证。”

“我们一次一次地大胆假设,一次一次地小心求证,如果次数够多,是不是就一定会有那么一次,能弄清楚某件事物的天理?”

“只要有了切实可行的格物方法,事物虽多,天理却始终有限,总有一日,我们可以无限迫近到了解所有天理,或者说,了解我们人世间的大多数事物的原理。”

这便是说,科学本身就是使主观认识符合客观实际,也就是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既包括真实的联系也包括变化的规律并且通过科学的实验和实践,来创造符合主观认识的客观实际的实践活动。

当格物致知,被替换为通过科学的方法来“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最终通过实验和推论来证明真理的时候,一旦这种观点开始流传起来,那么一开始或许没什么,但最后理学这座大厦,必然会被一个又一个破土而出的科学体系所摧毁。

因为科学,会最终摧毁理学的“理气观”,让人们认知到,这个世界上并没有什么清气浊气,君子和小人的不同不是因为身体里的气不同,客观存在于世界上的只是原子、分子等等。

但在当下,这个最初的最初,十五字决,确实完美地给“格物该如何致知天理”做了解释。

这时,就有一些能跟得上姜星火思路,意识到了这种格物致知方法的巧妙性的生员,开始思考并提出了具体的、如何通过这种方法论来研究“雨的天理”的问题。

“国师既然在邸报上发了此文,想必对雨的天理,是有设想的?如果有设想,又该如何求证呢?”

看着提问的人,正是范惟兴身边的同学。

姜星火尽量用让大多数人都能听清楚的声音回答道。

“姜某的假设,便是雨是由极小的、仿佛水汽一般的云滴所凝结的。”

“至于如何求证。”

“姜某将在永乐元年三月,亲自为大家演示,求证的过程。”

话音落下,国子监监生的人群中顿时传来了一阵阵议论声。

姜星火没有提飞天的事情,他们自然不会联想到要上到天穹中去,用高价炼出来的碘化银去催化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