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八十二章 扯一个弥天大谎(3 / 4)

加入书签

痛,实在是太痛了!

姜星火笑了笑说道。

“这个故事就告诉我们,光有储备物是没太大作用的,因为朝廷一想用钱,就会打储备物的主意,偷偷挪用储备物去应急然后,然后大概率就不会还回来了,而且下次还会拿更多。”

李景隆琢磨了片刻才回过味来,问道。

“所以说,储备物和锚定物不是一个东西?”

“当然不是一个东西。”姜星火理所当然地说道。

不是一个东西?

隔壁的夏原吉心乱如麻。

姜星火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就打乱了他的全部认知和想法。

夏原吉刚才之所以会那么沮丧,便是认为所谓的“锚定物”跟元朝的金银平准库差不多,都是用来通过兑换的方式,保证纸钞币值稳定的。

而如今姜星火竟然说“锚定物”跟平准库不是一个东西?

那到底是什么意思?

夏原吉心头震惊,这种全新的经济概念,他闻所未闻!

是真的听都没听说过,妥妥的降维打击!

夏原吉迫切地看着墙壁,等待着姜星火的解释。

到底,什么是锚定物。

“刚才我们说过,锚定物就是能让纸钞货币这艘大船,稳定下来不随波逐流的船锚。”

姜星火的讲解,简单易懂!

锚定物,就是能让纸钞货币稳定下来的东西,而不是一路超发一路往地府里俯冲,缺乏阻拦根本停不下来。

可是这只是一个比喻,并没有落到实处。

那么,锚定物到底是什么?夏原吉现在无比迫切地想知道答案。

可惜他又不能冲到墙对面去,只能隔着一堵墙,苦苦等待。

姜星火没有让夏原吉等待太久,姜星火沉吟了几息捋了一下思路,便说道。

“锚定物有价值锚、货币锚、通胀锚,我们现在只需要明白价值锚即可。所谓的价值锚,就是让货币的价值,与有价值的事物相挂钩,最简单的,就是黄金和白银;更复杂一点的,有债务和石算了,你们知道简单的就行了。”

姜星火态度极为严肃地说道。

“这种挂钩,绝不是你们所理解的,一张纸钞就能固定兑换多少金银!元朝的这种做法是没有用的。”

“因为,纸钞和通胀,天生形影不离!”

纸钞和通胀,天生形影不离夏原吉反复地念叨着这句话。

一针见血!

没深入研究过纸钞的演变,或者祖上没从事过国家的经济管理工作,夏原吉不相信对方能说出这种话。

可偏偏吊诡的是,姜星火这个名字,他连听都没听说过!

难不成,真有生而知之者不成?

“所谓通胀,就是因纸钞超发,购买同样事物需要花费比过去更多的纸钞的现象。”

“所以就如同大禹治水一样,堵不如疏!”

“想要让纸钞价格稳定永远不改变,是不可能的事情,不仅朝廷会超发,民间也会随着繁荣创造更多的真实价值,也就需要更多的纸钞作为一般等价物。”

听了这话,夏原吉恨不得击节叫好,这就是问题的关键所在,这也是朱元璋制定的钞法在他看来必定败坏的结症。

就算朝廷不超发宝钞,随着民间创造财富能力的增长,宝钞一样需要超发,否则宝钞就会变得比纸面价格更贵,进而形成宝钞-铜钱的利差。

而姜星火这番话里,最难做到的就是堵不如疏这四个字。

因为所有玩纸钞的朝代,一旦开始‘疏’,那就如同在黄河大堤上钻了个孔,过不了几年就是纸钞超发到洪水滔天了。

那么,到底如何‘疏’?如何才能确保‘疏’的时候,纸钞的币值能稳定下来?

夏原吉隐隐约约,理解了‘货币锚’这个概念。

但还需要姜星火给他把这层乌云拨开,才能见到后面的大日。

“价值锚,就是让纸钞与白银价格单向挂钩,以白银价格锚定纸钞,但纸钞不锚定白银。”

姜星火笑了笑,说道:“当白银作为锚定物而非储备物时,就不需要实体白银大规模地进行流通,也不需要国家的白银持有量等于纸钞发行量。”

“白银不会成为真正的货币,也不用担心大规模流入白银,使得白银贬值成第二个宝钞。”

“如此一来,纸钞既获得了价值锚定,又获得了价值附加,不再是完全依靠国家信誉的一张纸。”

其实,这就是贵金属本位制的原理。

无论是金本位英镑还是金本位美元,挂钩的都是黄金的价格,但黄金其实并没有大规模地在市面上流通。

有了这种相对坚挺的锚定物,货币才不会剧烈地贬值。

但这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实行贵金属本位制的国家,手里掌握着绝大部分该贵金属!

否则若是锚定物在他国之手,货币体系随时都可能被锚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