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我力能扛鼎 第93(2 / 3)

加入书签

带这么多药材,难不成是为了路上救人?

王太医蹙紧眉头,思索半晌才道。

“不瞒姑娘,我家祖上三百年前出过一位老祖宗,一生东奔西走,他走过中原许多地方,治病救人无数,晚年留下了一套《疡医证治要诀》,笔录医案七千余篇,记载了他一生做过的手术,叫子孙后人悉心琢磨,勿忘传承。”

“那时还是兴朝,我家祖先在京城开着最大的医馆‘仁水堂’,拿着那本医书,自然是好好得用——可做那‘手术’,是要给病人动刀子的,给十人开刀,就要死两人,哪怕只割个小小赘疣,也会死人。”

“说来奇怪,病人开完刀都还活蹦乱跳的,可隔上十天半月,刀口总是要溃烂生疮,吃药、贴膏、去腐,什么也不管用。”

唐荼荼:“当时是不是大夏天?”

这年代的术后感染太要命了。

王太医稳重点头,接着道:“连着出了十几条人命,百姓都说我家用的是邪术,每回手术都血呼啦擦的,是在祭祀邪祟——于是一纸状书告到了京兆府,叫我祖宗全家下了大狱。”

“好在宫里有贵人作保,周旋半年,才救了我家祖宗性命,到了也没能翻了案,将我家的手术定为了妖法。”

“当时还是兴朝,在位的是前朝昭宗皇帝,那皇帝时说水利万物、泽披万民,说我家配不上‘仁水堂’三字,于是去了我‘汪’氏中的三点水——我家祖先本姓“汪”,去了三点水,剩下个“王”,连五服子孙都得改姓避祸。”

“祖宗们愧悔尤甚,将那套《疡医证治》置之高阁,责令后人不许再学。祖宗们沉寂几十年,到我朝太|祖皇帝入京时,才敢再坐堂从医的。”

他说得极慢,唐荼荼理解得更慢,好半天,才找回自己的声音:“那手套和柳叶刀呢?”

“至于这手套,又是另一桩事儿了。”王太医道。

“那是我祖母做出来的——我那祖母啊,也是个奇女子,她救的人不多,但都是要命的绝症,开膛破腹才能救命,她还给人开过脑袋哩。”

“这胶皮手套与柳叶刀,还有做手术得要寒屋、得拢起头发这些规矩,缝针用什么针什么线,各式各样的镊、钳、剪、锉子,都是她琢磨出来的,一样一样在医馆往病人身上试。”

“试了几年,有了章法,后头几乎不死人了,却也常常被百姓斥作妖法。”

那是自然,后世之人都要把手术当下策,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开刀。

王太医:“直到先帝晚年,生了一场肝病,腹部虬筋臌水,泄溺都难,别的太医都说先帝熬不过半月了,只有我那祖奶奶揭了皇榜入了宫,她以医械穿刺抽水,救了先帝性命,叫先帝多活了两年。”

“先帝封她为女医圣,赐下宅邸。祖母荫庇子孙,我爹和我才得以入了太医署的。”

王太医说得口干,倒了两杯茶,递来一杯。

唐荼荼攥着那杯子,半晌回不过神,她脑子里乱得像一百只猫扯毛线团,各种信息打着架。

穿刺抽腹水,先皇是死于肝病?

王太医这里不光有柳叶刀,手术工具也是齐全的。

前朝那位精通外科手术的大夫,年代隔得太远,听不出由来,没准是个老天赏饭的外科奇才。

——可王家奶奶造出来的胶皮手套!柳叶刀!还有那样完备的医学知识!怎么可能是古代的?

她忙问:“尊慈是?”

王太医摸摸胡子,露出些自得来:“女医圣手——江茵是也,论医术,我只得祖母的一半,她老人家才是妙手回春。天佑善人,慈悲作福,她老人家长寿九十九,一生圆满。”

唐荼荼愣愣问:“江茵,哪个茵?”

王太医以指作笔,在桌上描画出这个字来。

草字头,小方框,里边一横,一撇,一捺。

——江茵。

唐荼荼看得心都不会跳了,她似控制不住自己的五官了,五官这个喜、那个悲,还没笑两声,眼睛又湿了,嘴唇哆嗦着,把王太医吓一跳。

“丫头?丫头怎么了!”

江茵。

唐荼荼记得这个名字。

末世第二年,城市基地刚刚开始建设时,江医生召集起一群医学生开了帐篷医院,成了早期幸存者团队中最有力的后备力量,比江队长一个兵的名声要大得多。

她是江凛队长的妹妹……

最重要的是,基地崩溃时,她们是同批穿过城市封锁线的,五人一组,进时空塔的时间不过前后脚!

她怎么会穿越得那么早,早了几十年……是同名同姓的人么?

唐荼荼费力把五官整合到了一块去,她抓着王太医的手道:“我能去看看么?让我看看您家那套书,还有江……神医造出来的东西!”

马车向西行,去往崇贤坊。

太医官品低微,太医院的长官院使大人也不过是五品官,医官为七品末流。好在王太医有祖母被先帝赐的这座宅子,这份与官位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