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七零双职工养娃日常 第48(1 / 3)

加入书签

“您家小朋友身体哪里不舒服呢?”

侯世杰好奇地看着这间诊室,感觉可太漂亮了!比他们合作社的医院装修还好看!

难怪大家都说要去大医院看病呢!

华妮这才想起正事,急忙说:“这孩子不知道咋回事,不吃奶,有时候还抖。”

苏雪桢不能弯腰,孩子又被她抱在怀里她看不到,只能说:“可以把孩子抱起来我看一下吗?”

“哦!您早说啊!”

华妮抱着孩子站了起来,“俺们合作社的医院都不知道咋回事,说让我们来市里看。”

“孩子出生多久了?”

苏雪桢慢慢把被褥揭开一部分,这才看清了里面的孩子,很小一团,一直在妈妈怀里动来动去,身体仰着弯曲像个弓,眉头皱着,嘴巴却是笑着的,给人一种很怪异的感觉。

她粗略估算,孩子应该出生不到半月。

“刚一周嘞!”

“足月生产吗?”

苏雪桢先拿出一些小玩意吸引孩子注意力测试他反应,婴儿反应迟缓,她又看了下瞳孔。

“足月,大胖小子。”

侯世杰笑容满面回,很自豪,“哭得可响了!”

苏雪桢让吕子月过来给婴儿做常规的体格检查,又问她,“孩子出生时几斤啊?”

“没称。”

华妮挠了挠头,“我们那没城里人这么金贵,生了会哭就成。”

“没称?”

哪怕在镇上医院,新生儿出生必然要称重啊,怎么可能不称重,苏雪桢愣了下,瞬间想起了不需要称重的地方,睁大了眼睛问她:“你们是在家里生的?”

“嗯,很有名的接生婆。”

当时孩子出生挺健康的,华妮也搞不懂为什么突然生了病。

吕子月给幼儿做完基础的体格检查,过来给她汇报了一系列数据,苏雪桢打算把孩子放到问诊台上做进一步检查,这时孩子爸爸侯世杰因为觉得她桌上的灯很小巧精致,好奇地按了下开关,啪一声灯亮了,华妮坐在桌子旁,怀里的孩子受到光刺激,瞬间痉挛起来。

她吓了一跳,马上又坐了起来:“医生快来!他又开始了!”

苏雪桢飞快把灯关上,赶紧把孩子抱到问诊台上侧卧,用手缓慢把他的头歪到一侧,避免婴儿窒息,她赶紧吩咐吕子月,“去准备吸氧装备!”

吕子月急忙跑出去拿氧气吸入器。

好在等她回来时,孩子的痉挛已经停止了,苏雪桢稍稍放下心,转过身瞪了侯世杰一眼,她听到华妮刚刚说的是“他又开始了”,说明孩子已经不止一次发生过痉挛,开口又问:“孩子经常会发生痉挛吗?”

“比如刚刚这样在灯光刺激下?”

“发生过好几次,不只是灯,有时候我突然摸他脸他也会这样。”

要不是这样,华妮也不会下定决心带上丈夫来市里给娃看病。

结合刚刚的症状,苏雪桢想到一种可能,拿出压舌板,仔细检查孩子的咽部,发现她一用力,孩子会咬得很紧,完全看不到咽部。

她再次掀开被褥,结合孩子肚脐的渗液,隐隐散发出的暗臭,心里已经有了判断,“出生后肚脐经常臭吗?”

“我以为孩子出生都这样。”

华妮尴尬地解释。

“孩子是破伤风。”

苏雪桢坐下拿笔开始写住院单,“需要住院治疗。”

“啥?这么小的孩子也会得?”

侯世杰懵了。

“接生的时候消毒没处理好,病毒从脐部侵入造成的感染。”

环境会影响人的认知,苏雪桢也不想太过苛责这对新生父母,声音轻柔道:“幸好你们来得及时。”

估计是剪刀剪脐带的时候感染的,华妮反应过来追问道:“不会有事吧?”

“要住院观察一阵子。”

苏雪桢站了起来,“破伤风要先止住痉挛,带孩子去病房输液吧。”

吕子月领着夫妻俩去病房,苏雪桢也跟在后面,她安排的这间病房没人住,正好很安静,走进去后看到大开的窗帘,从中露出巨大的亮光,她又道:“子月,你把窗帘都拉上。”

吕子月伸手把窗帘都拉上了,小朋友也被放到小床上。

月龄小,又吞咽困难,要首先给予静脉营养,辅以止痉挛和抗菌药物,苏雪桢随后小声叮嘱她记着缓慢注射:“流速不要太快,每隔4-6小时就注射一次,还有记得及时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吕子月点点头记下了。

苏雪桢又转头看向夫妻俩,挥挥手把两人带离了病房,“平时说话不要在病房里说,会惊到他,眼下要静养,先观察药物治疗效果如何。”

完全没想到还要住院,两人钱都没带够,估计还要回去借点,华妮担心地问:“要住多久啊?”

苏雪桢诚实回:“治好最少需要一周,后续观察需一周,长的话可能需要一个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