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67(1 / 2)

加入书签

孟二夫人扶着丫鬟的手笑着走过去,对孟大夫人道:“大嫂,您也真是的。秀姨娘毕竟是我房里的人,您这样当众教训她,也让我太没面子了。她要是做得有什么不对的,您告诉我,我来教训她,怎劳您来动手,怪越殂代疱的。”

说完伸手扶起秀姨娘,又对她道:“以后记住了,大夫人的事情不需要你管,别说掉了根簪子,以后就是大夫人摔倒了,也不需要你来扶。”

孟大夫人扫了她们一眼,扶着丫鬟的手走了。

孟季廷后一步从里面出来,见门外人全都站着,孟二夫人还在安抚哭着的秀姨娘,便皱着眉问道:“怎么了?”

墨玉简单的将刚才发生的事与他说了一下,孟季廷黑起了脸来,第二日就让人给孟大夫人送了一尊观音像,让人对她道:“大嫂要是心气不顺,就学母亲多念念经,大过年的,别动不动就别人脸色瞧。”

产子

春节之后, 文武大臣、内外命妇照例要进宫朝贺。

孟家因为守孝,两年未进宫参与过宫里的各种宴会,今年重新出现在这种皇家大宴中, 自然引起了一番热闹和各种寒暄问好。

凤藻宫的觐见结束之后, 杨氏和胡玉璋被请到了福宁宫。

孟贵妃看着几年没见的母亲, 看着她有了少许银丝的头髮,想起过世的父亲,再想想这些年自己在宫里过的日子, 话说着说着便不由与母亲抱着哭了一番。

孟贵妃让宫人将昭阳公主请了过来,让她给杨氏、胡氏问安。

六岁的昭阳公主已经是个可爱的小姑娘,规矩学得极好,因为长得像皇帝,在公主中最得皇帝的宠爱。

她笑着的给杨氏行礼, 喊“祖母”, 又给胡玉璋问安,唤她:“舅母”。

胡玉璋不敢受她的礼,忙站起来, 对她屈膝回礼,一边道:“臣妇不敢受公主殿下的礼。”

孟贵妃对她道:“你是她的长辈, 应当的。”

说着又对杨氏道:“泰儿让陛下带到前朝去, 一起接受朝臣贺见了,不然, 也该让他出来给母亲问安的。”

杨氏有些心情复杂的道:“陛下对四皇子, 倒是疼爱。”

孟贵妃没有说话, 心道, 毕竟是自己喜欢的女人生的孩子呢, 青樱又死在皇帝最爱她的时候。已经失去的就是最好的, 青樱就算有任何不好,随着她的去世在皇帝心里也成了好的值得怀念的。她给他留下的唯一孩子,自然也就成了他值得珍惜的。

孟贵妃没有多说这些事,又说起道:“过完年,晖儿和雍儿都五岁了吧?”

杨氏道:“是,晖儿到三月就满五岁了,雍儿要到十月才过生辰。”

“陛下过完年想召各王府和公侯府上的小公子们进宫来陪皇子们读书,请了大儒来教导他们,到时,让晖儿和雍儿也一道进宫来读书吧。”

杨氏有些犹豫起来:“两个孩子还太小了些,也不曾学过宫里的规矩,进宫来只怕他们年纪小横衝直撞的冒犯了贵人们。”

“娘,有我呢。放心吧,这宫里,有几个贵人能贵得了女儿去。何况他们是兄长的孩子,就算犯点小错,普通的贵人也不敢拿他们如何。”

说着意有所指的道:“让他们从小进宫里来,和泰儿多相处,以后感情才会深厚。”

杨氏道:“我要和你兄长商量。”

孟贵妃点了点头,没有再多说。

杨氏和胡玉璋出来时,孟贵妃让人准备了赏赐让她们一同带出去。因知道青槿怀了身孕,赏赐里还有给她和未出世的侄儿的一份。

胡玉璋看着那份赏赐,胸口像是堵住一口气,这口气吞不进去,又吐不出来。这些年来,贵妃宫里每逢赏赐,从不忘了庄氏的一份,且给东跨院的赏赐往往隻比正院少一样东西,其他几乎无区别。看着似乎是分了主次,但往深了想,她反而是在抬庄氏的身份。

她并非在意这一份赏赐,只是晖儿的世子之位,胡玉璋原本还想从贵妃这里入手。她想庄氏曾经得罪过贵妃,比起庄氏所出的孟承雍,她或许会更愿意看到她的晖儿成为世子。但如今她却不得不歇了这个心思,这是一种一份希望突然破灭的失落。

从宫里回来后,杨氏将孟贵妃和她说的话与孟季廷说了。

孟季廷听后道:“既如此,就让两个孩子去吧。到文华堂读书的,除了皇子,还有其他宗亲和公侯府上的小公子,感情都是要自小处出来。让他们去宫里,一是可以多相互结识一些谈得来的朋友,于他们以后有好处,二也可以培养他们应变的能力。”

“宫里正在修缮文华堂,就算要进宫陪读也没那么快,在这之前,可以先请人来教教两个孩子宫里的规矩。”

杨氏点了点头。

三月之后,天气便渐渐暖了起来。

青槿还有一个月便要生产,郑妈妈带着墨玉、绿玉开始收拾产房,准备生产要用的东西。

此时,东跨院的庭院外面,青槿站在廊下,看着孟毓心搬了张凳子放到了院角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