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黄蓉与郭破虏】(4)(4 / 5)

加入书签

房间角落,窗台,书桌,椅子,甚至房梁上,也都成了母子二人的战场!兴致到了,母子二人就赤条条的到院子里,在月光下盘肠大战。最新地址:所谓老汉推车,观音坐莲,力士搬山,猛龙伏虎,各种姿势试了个遍!郭靖和黄蓉感情虽笃,行房时却都是老老实实的男上女下,现在可以说,就尝试过的姿势而言,郭破虏早超过他爹了!而黄蓉自己都觉得自己有点y荡了!不仅儿子的要求从没有拒绝过,甚至还主动出击,将儿子压在身下,大pi股坐到儿子那如金刚杵般的ji巴上,左摇右碾,直到将儿子的精华都压榨出来!郭破虏彷佛置身仙境,黄蓉也是喜上眉梢,每天都是喜笑颜开的,都说黄蓉越发的青春动人了……。转眼半个月过去,临近傍晚,郭破虏去父母房里找母亲,发现没人,就来了前面大厅。只见大厅上灯火通明,父母都在,还有很多武林人物,显然是在谈论什么重要事情。他进了大厅,找角落坐下,听了一会儿,已经知道意思。原来探马带来消息,此次蒙古大军确实是以威慑宋军为主要目的,但肯定还会打襄阳!并且,根据传来的线报得知,之所以蒙古还没有发动进攻,是因为在等另一路军马,从西域大食,波斯等国带来的西域回回炮!据说,这种回回炮就是发石车,但威力远比中原自己用的发石车威力大!一时间守将吕文德大帅也是慌了神儿,派出人马去临安求助,同时也请郭靖等江湖侠客帮忙,请各路勤王义军前来助战!问题是,现在蒙古大军已经将襄阳包围,只有南门没有围住,但肯定,如果从那边出去,会有埋伏。所以,现在郭靖等人在商量,派出的几路求援的信使,由谁护送出去!按理说,郭靖武功最高,可他现在是襄阳城的城防精神所在,无论如何也不能走。但其他人呢?郭靖女婿耶律齐算是一个还有武修文武敦儒兄弟,护送去临安的一路。一路往西,去四川云贵一带,邀请各江湖人士,由全真教李志常等江湖人物护送。还有一路要往南,过南岭,去两广一带,一时想不到谁护送合适。黄蓉想去,可都知道这位女诸葛的意义!本来,一灯大师的几个弟子是上佳人选,但此前他们正好护送一灯大师去云游,不在襄阳。其他人或是威德不足,无法领头,或是武功不足,难堪大任。忽然,有人说道:「爹爹,孩儿愿护送这一路!」众人看去,正是郭破虏!郭破虏这些年在武林中也有了些名头,身手是不用说的,和姐夫丐帮帮主耶律齐切磋,几十招不分上下。他是郭靖黄蓉的独子,让他领一队,应该是没有问题。郭靖道:「可惜你二姐云游末回,不然,让她跟你一起,也就稳妥了……」说话间看向妻子,可平日里智计百出的黄蓉却根本说不出话来!都知道此行危险重重,难道就要儿子去送死?可这话又不能说出来……。就在黄蓉踌躇之际,郭破虏又道:「孩儿知道此行任务重大,不过,蒙古人应该最防备往临安方向,正南一路他们埋伏不敢太多!」说到底,此时的襄阳周围还没有被蒙古占领,如果蒙古孤军深入到了南方,很有可能会落入大宋的包围中。所以,想着郭破虏的话还是有道理的。「东西两路孩儿不去给添乱,但护送正南一路,孩儿愿往!」话说到这个地步,黄蓉也不能说不了。于是,三路人马都去准备,郭破虏本想跟母亲亲热一次再走,可也没顾上。三更时分,襄阳城南侧几个城门,小门打开,三路人马悄没声的熘出城。走不远,三路分开,谁也不知道谁能安全回来,也就没有那么多客套。只说郭破虏一路,带着二十个江湖好手,和一百轻骑一路向南。本来预计的刀光剑影都没有遇到,直到天亮后,进了一片树林,已经跑了半夜,人困马乏,众人才下马休息。刚下马,「嗖!」一声破空之声传来,郭破虏身边一个士兵被射倒。接着,「嗖嗖嗖嗖」响声四起,周围「啊,哦!」惨叫声接连传来,这是中了埋伏!江湖侠客们纷纷用袖箭,背弩向树林里还击,可效果差强人意。一个是树木茂密,敌暗我明,看不见对方,再一个,对方用的都是轻便弓弩,威力比之江湖人用的背弩等大得多。郭破虏压低身子,伏在草里,看准一个方向抬手一支袖箭打出,对面立刻倒下一个人影!接着,他和几个机灵的,向树林深处靠近些,突然起身发难。立时,双方缠斗在一起,宋军这边人数更多,而且,若是明刀明枪的对阵,那些擅长偷袭伏击的江湖客绝不是久经战阵的精兵的对手!这些宋军平时没少cao练,郭靖以武穆用兵cao练,对阵时,五人结小阵,三人防守,二人趁机偷袭,对面就是人数相当也抵敌不住。而且,施展时,还会数个小阵结合在一起,作为一个大阵,杀敌效果更是倍增!片刻功夫,偷袭的兵马被杀得片甲不留,也是知道这里还不安全,郭破虏等人也不敢多停留,再次起身上马,向南又跑了十多里才停住。奔逃了半夜,又是一阵厮杀,此时已经临近中午,众人拿出干粮打尖充饥。可能是觉得蒙古人也就安排了那一处伏兵,有的人便靠在一旁睡着了。郭破虏也打了个盹,醒来后,看众人的情况,忙叫醒大家,再次上路。刚走到一处小河边,众人准备渡河,郭破虏却发现了异常,忙叫住众人。「对面鸦雀无声,可天上成群飞鸟盘旋而不敢降落,显然树林里有人,而且不会少!」刚说完,一阵密集的箭雨杀到,众人东躲西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