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72章 诗会(2 / 3)

加入书签

时间里各自写在纸上了,都递到主持人那里,主持人挨个儿念一遍,大家都觉得好的那首就是第一名。

也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这个能力在这么短的时间里作出好诗来的,有的人更是直接放弃,等下一个题目。

“初夏”诗最后一共是有三十六首,主持人一一念了,在场众人都认为名叫钟惇的那位写的好,第一名自然是他。

钟惇在一片恭喜的声音里站起来,脸上带笑,神采飞扬,拱手鞠躬作揖,口中谦虚道:“不敢当,是诸位让着我。”

奕瑾也挺喜欢他那首诗的,一看本人,面容俊美、风度翩翩,不由暗自点点头。

不过现在还早着呢,这才是第一轮,奕瑾自然也不会因为一首诗就青睐某个人。

接着第二题是“飞絮”。

这一次的第一名是另外一位少年。

三道诗题过后,主持人笑道:“一直作诗也比较枯燥乏味,不知哪位公子愿意为大家奏上一曲?”

咦?

还有娱乐节目啊?

奕瑾一下来了精神,一手撑在桌上支着下巴,期待地看着大厅里的少年们。

少年们显然都是早就知道有这个环节的,大家脸上气定神闲,个个有备而来。

有位穿着蓝色长袍的俊俏少年走到中间,家中仆从为他抬了古琴过来。

一曲结束,掌声雷动。

奕瑾也使劲拍着手。

虽然是没听过的曲子,但是不妨碍他欣赏,这曲子好听的。

接着又来一位,这次是吹的箫。

短暂的放松时间过后,主持人又出题了,题目是:“说说各位对帝国教育现状的看法”。

主持人题目出完,立刻就有人站出来发表意见,侃侃而谈,他一说完,马上有人接上反驳他的说法。

大家众说纷纭,几乎是每个人都谈了几句,大致分为两派,一派是说延续上一任神君的做法,多开办书院,主要学君子六艺,商人及普通百姓出身的都可以入书院。

之前朝廷开了科举,参加的只是贵族及寒门子弟,但大家都知道,当时青龙君差点儿就开了让普通百姓出身的人也能参加考试的口。

常年混迹官场,哪家没有一点眼力劲?

即使今天陛下不来,这场诗会也定然会传到青龙君和陛下那儿的。

大家自然是揣摩上意,等下一次科举考试时,大概率平民就真的能参加了,于是在场的少年们才会说出这样的话来。

另一派么,则是说,平民可以进书院,但是不应该学习君子六艺,只学些普通的东西就行了,教育资源的分配应该要分轻重。

少年们讨论得是有理有据,把奕瑾都看呆了。

妈啊!

这题目有点子东西啊。

出题的人也是大胆,就这么直接把与教育有关的题目抛出来,是让人没法讨厌的一场阳谋。

而且这讨论的形式已经和奕瑾上辈子的辩论会差不多了。

很精彩,很有看头。

这场热闹的“辩论会”持续了好半晌,终于在主持人的总结下结束了,接下来又是休息时间,又有两位少年上场表演。

曲声中,奕瑾喝了口水。

回头一看邢永嘉,发现他好像在走神。

奕瑾抬手在邢永嘉面前晃了晃,“你在想什么?”

邢永嘉下意识说:“在想怎么挣钱——”

奕瑾眨眨眼,茫然道:“啊?”

这儿正在举办诗会呢,这么精彩的辩论会,你没好好听,竟然在想着怎么赚钱?

邢永嘉这才回过神,他还以为奕瑾没听清,又说一遍:“我在想怎么利用这次的诗会挣钱。”

奕瑾来了兴趣,问:“用诗会挣钱?先生能跟我说说吗?”

邢永嘉:“其实很简单,这次诗会这么引入关注,今天来了这么多人观看,还有那些不能来看的,或者是来晚了没位置的,都一定很想知道诗会是如何进行的。”

奕瑾:“所以?”

邢永嘉:“我们可以写一本小册子,详细记录诗会的各个环节,把大家所做的一些好诗、辩论的内容也写在里面,找书局印刷之后拿去卖,还可以征得他们同意之后,画一些画像,写一些个人简介之类的上去。”

“京城人口这么多,印个三五千册,很快就能卖光,不出意外后续应该还能增印,毕竟这次诗会意义不一般,是与选神君有关的,必定好卖。”

“若这个头开得好,往后再有什么节日或者盛会,也都可以写一写,汇成单独的读物。”

“这个应该……是个还不错的买卖?”

奕瑾震惊地瞪大眼睛,这特么不就是专刊么?

虽然邢永嘉的想法只是一个雏形,还有些稚嫩,可是有这样的超前意识,就已经是极为厉害了。

这让奕瑾想起了谢孟章。

谢孟章也是这样,走一步看三步,简直算无遗策。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