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6章 陛下的三封信(1 / 2)

加入书签

左岩屿和沈意檀,这俩人奕瑾都没见过。

就是当初出京城时,左岩屿隔着马车门送了奕瑾一个药囊。

还是扔进车的。

至于沈意檀,廉贞说这位是朱雀君,奕瑾第一天早朝时,朱雀君就在大殿上站着。

但奕瑾就只上朝了一天,那天光听两位大臣吵架去了,堂下人那么多,离得也远,他根本没怎么看清下面的人。

左岩屿在信里说,陛下您好,自从您出京时一别,臣都好久没见您了,您在荆州过得还好吗?吃得好不好?睡得好不好?哦,吃得应该还好,毕竟您奇思妙想,做出了石磨,还找出了玉米和小番茄,您好厉害,我喜欢吃肉包子、鸡蛋卷饼、喝豆腐花、吃小番茄,现在每天都吃,天天吃不腻,您还有什么其他好吃的没有?能不能快点回京城让御厨多做点儿好吃的?我给您做香香的药囊交换。

京城比荆州繁华多了,也好玩多了,您要是回来了,臣带您出去玩儿。臣的玄武宫里那十四个人都眼巴巴等着您,天天在臣耳边念叨想您了,茶不思饭不想,干活都提不起劲来,催着我给您写信,当初您说要去荆州救江承砚,现在江承砚也好了,他是工部尚书,自古没有哪个尚书长期在外面待着的,得回来主持大局,所以您快带他一块儿回京吧。

奕瑾看得有些想笑。

这个玄武君左岩屿,性子倒是挺活泼的,也很是不拘小节,信里面经常一会儿“我”一会儿“臣”,估计不是个谨守礼仪的人。

奕瑾想起当时左岩屿往车里给他扔药囊时说的话,虽没真见到过人,但脑子里对左岩屿的形象有个大致的概念了。

左岩屿这封信,通篇絮絮叨叨写了好几页纸,大意就是不是我想您了,是想您做的好吃的,不是我要给您写信的,都是我宫里的那十四个男妃们想您所以催我写的。

第二封信是沈意檀的。

沈意檀就写得严肃多了。

先来一番自我介绍,臣是朱雀宫宫主沈意檀,职务是锦衣卫指挥使(类似于这个职务),臣在早朝时见过陛下一次,但陛下应该不认识臣,京城一切都好,陛下不用担心,青龙君收到江侧君上的奏折,把陛下这段日子做过的事情都写在奏折里了,青龙君很高兴,在京城也向民间推广了石磨,并开始在京城郊外的村子叫百姓试种玉米,但全部推广到各州还需要时间,青龙君很喜欢小番茄,臣也喜欢。

臣和青龙君还有青龙、朱雀两宫其他三十位后妃都很想念陛下,殷切盼望着陛下早日回京,多多到后宫中走动。

奕瑾第一遍匆匆看了,接着又仔细看第二遍。

沈意檀这信里面,全篇都在写谢孟章所做的事情,为谢孟章说好话,关于他自己则只是写了个自我介绍罢了。

奕瑾想了想,在华国某朝,锦衣卫指挥使用得都是皇帝最信任的武官。

谢孟章是圣兽帝国的实际掌权者,那沈意檀这个位置,必定也是谢孟章最信任的人。

单就官职上来说,沈意檀对谢孟章是绝对忠心的。

若论后宫,估计沈意檀的朱雀宫应该也是和青龙宫关系更好一些。

白虎宫目前无主,毫无存在感。

最后一封信,是谢孟章的。

“陛下万金之躯,不宜操劳,切务保重龙体。”

我不是龙,青龙君您才是。

奕瑾把这句话反反复复看了好几遍,也没明白这是什么意思。

不催他回京城,也没阻止他继续搞事。

这是想怎样?

说他不宜操劳,意思是叫他别在继续整些有的没的?

但沈意檀不是说谢孟章见了石磨也高兴,还推广玉米吗?

他弄的这些都是好事啊,又没做昏君。

难不成还当真只是劝他保重身体?

奕瑾不怎么信。

瞧瞧这信的敷衍程度,就一句话,前面连个尊称都没有。

还“切务”,有这么和皇上说话的吗?这是命令谁呢?

奕瑾不高兴,把信扔桌上了。

回信他是没想写的,三封信都不想回。

第一个他不会写毛笔字。

第二个,他和左岩屿、沈意檀也都不认识,回信写什么?

至于谢孟章,奕瑾就压根没考虑过。

说什么他是兽皇,谢孟章才是。

江承砚给京里上折子,都没告诉过奕瑾。

谢孟章自己就已经开始安排底下人推广石磨,种植玉米了。

反正没把奕瑾当回事。

也就是奕瑾没野心,想出这些法子出来,都是一心为了百姓,不和谢孟章计较。

换了是别人,比如前任兽皇吧,那人家穿越过来还以为自己是皇帝能呼风唤雨了,结果是个毫无人生自由的吉祥物,实际上谢孟章才是掌权的,前任兽皇能不心塞吗?

夺权又夺不成,世界规则限制,兽皇这个位置,它就不是用来干正经事儿的。

其实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