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风雨如晦(1 / 2)

加入书签

风雨如晦

林念本以为梁承琰多看了她几眼,是有些中意她的模样,没成想他竟然连多问一句都没问,直接将她遣出去了。

林义面有尴尬之色,连忙用眼神示意她退下。

林念即使颇不甘心,却只能如此,低着头退了出去。

京城七月,天气越来越热。

沈余吟怕冷不怕热,外头日头晒得足,她也没见有汗流下来,提着水壶为殿前的月季浇水。

染绿见劝不动,生怕她中暑,撑了一把伞在她身后跟着。

沈余吟是无事可做,书读得腻了。那些书大都是梁承琰之前派人搬来供她解闷的,有些书他做了批注,她往往看着看着,中间便跳出一页带着他字迹的书页。

这时就会想起他,忍不住想他现在的境况。她干脆眼不见心不烦,教染绿将那些书全都封起来,自己每日不是折腾花就是折腾草。

御花园的宫人来悄悄找过染绿几次,说是御花园里的树一天被咱们公主浇三次水。再这样下去,花树全都活不了了。

染绿知道她心情烦闷,又不知该怎么劝,悄悄派人去找了谢璋。

沈余吟不觉得自己行为有异。心里盘算着梁承琰走的日子。他大概走了十几天,却没有一点消息传回来。

谢璋进宫陪她解闷儿,专挑不中听的话说。她听得烦了,直到他提起南郡的情况。

沧州战事差不多平了,你也该放心了,但萧靖泽有心借此机会整肃沧州官员的风气,梁承琰差不多也是这个意思,自然要回来的晚一些。谢璋有点心疼被沈余吟浇死的花,叹了口气。

本宫又没问你。她小声说了一句。

听说沧州刺史林大人想把自己的女儿献出去,不知梁承琰有没有见着那美人儿。谢璋故意说了一句,歪头看她的神情。

沈余吟听到他没事,方才舒心了几分,又听到这话便愣了愣:他不是好色之人。

说完才知上了他的圈套,沈余吟把水壶放下,扭过头去:关关本宫什么事,别同本宫说这些。

谢璋好似可惜似得摇了摇头:听说那女子长得极美,真想去一睹芳容啊。

沈余吟没好气地看他一眼:你去就是了,还有谁拦着你不成?

谢璋坐在她的秋千上,懒散地展开折扇:我倒是想去,只是某人走之前嘱咐我,要我看着殿下,若殿下出了半分闪失,他回来便斩了我。

沈余吟自然直到他再说什么,脸红了红:你要走,他还能把你抓回来?

她和谢璋闲扯了半天,结果越说越烦,让染绿将他打发走了。

殿下,若不是京城外面近日不太平,出去走走散散心也好,染绿进了屋,奴婢已将谢公子送出去了。

不太平?沈余吟皱眉,京城是国都,怎会有不太平一说?

谢公子之前嘱咐过奴婢几句,叫殿下今日不要出门,染绿想了想,说是有楚国的细作混到京城里来了,府尹正在查呢,为保殿下平安,还是少出宫为好。

细作她想起那日聂迟的神情,他似乎像知道是谁在跟着她一样。只是她当时并未仔细留心,现在想想确实有些奇怪。

你出宫一趟,替本宫向聂迟传句话,沈余吟将腰间的令牌解下来放到桌上,问他何时有空进宫来,本宫有些事情想问问他。

沈余吟吩咐下去,自己躺在软榻上小憩。她近日里心神不宁,总觉得像有大事发生一样。她捏了捏额角,听到外头传来一声小太监吆喝的声音。

沈余吟坐起身子看,只见一个小太监跑着进来跪到了地上。

外面什么事?

回殿下,是李太妃所养的那只狗跑出来了,我们正在堵呢,怕那畜生跑过来惊着殿下,进而进来通报一声。

是这么回事沈余吟重又躺回去,知道了,别伤着那狗,本宫记得她那只狗温顺的很。

是。

沈余吟听着那小太监答话,觉得有些陌生。承露宫的一干人等她都能认出来。,眼前这个她却听不出是谁。

本宫似乎没见过你,抬起头来。沈余吟探究似得向他的方向看去。

跪在地上的小太监动作停了片刻,缓缓抬起头来,沈余吟看着那张苍白的脸。

很瘦,很白。眼眶深深的凹下去,眼睛周围泛了一圈青色,十分不讨喜的长相。她倒是不是觉得美丑十分重要,而是眼前这人的气质让她格外不舒服。

多大了?叫什么名字,何时来承露宫的?她一连问了几个问题,目不转睛地盯着眼前的人。

回殿下,奴才琦玉,今年十九,几天前刚被安排到承露宫当差,今早刚给殿下送过一碗红枣汤来。

名字倒好听。她忍住心中怪异的感觉,只得摆摆手让他退下,算了,你下去吧。

染绿从宫外回来,进殿时沈余吟正摆弄着那两支荷花。

她将蔫了的枝子挑出来,回头看了一眼:你回来的路上经过紫清宫,可看见太妃那只狗被寻回去了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