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八十章 灭蝗之法(1 / 2)

加入书签

段玄璟算好时间到紫曜宫,桂青晏已授完课,等着他的到来。

桂青晏呈上一本编好的薄书,段玄璟翻开一看,正是大楚几十年来的蝗灾记录。每一次蝗灾都有列明灾情的严重、祸及之处,对粮石的影响。这份资料简洁易明,让段玄璟赞美桂青晏办事神速,有条不紊。

“现正夏秋之间,与百谷长养熟成之时相值,蝗灾在此时是最不利的。这二十年最严重的一次是在和安末年的夏末发生的。当时大蝗滋生,东至应天,西尽大漠,蝗飞蔽日,人马不能行。田稼食尽,百姓饥,捕蝗以为食。”

“依爱卿所看,有哪种除蝗之法使得?”

“自古以来,除蝗之法有好几种。鸣金驱赶法、捕击法、火烧法、沟坎深埋法、抄掠法。鸣金驱赶法可暂时以巨声吓走蝗虫,然而蝗虫仍会祸害其他地方。捕击法是最容易被百姓学会的法子。他们利用鱼网顺风驱赶蝗虫,将其集中捕打击杀。然而,只是用於蝗虫小的地方。抄掠法在清晨时蝗虫翅膀朝露沾湿难飞﹐用器具抄掠之。被火烧法古卧有之,连诗经亦有记载。傍晚时在蝗虫群聚之处设置篝火,蝗虫趋光扑火,翅膀被烧而不能飞 ,可是那时大量捕捉。沟坎深埋法就需有组验之人辨认出蝗虫会飞到之处,在那些挖一个深广各二尺的坑,等蝗虫来了之後,便将其驱赶至坑中,再以土掩埋。我朝一向捕蝗给粟。捕杀一石蝗虫可得一石粟。而且﹐亦有法令人报蝗虫落田或是蝗虫遗子之地。一蝗可生九十九字。若能捕一石卵,减蝗千石。百姓见土脉坟起,应即报官,只众扑灭。若地主知情不报,杖一百。官员承报不受理,或是受理又不扑灭乾净的都也有处罚。”

段玄璟听过桂青晏的详细解答,陷入沈思中。大楚的除蝗之法完善,这次蝗灾是从何而起?

他再细看记录中的蝗灾之地,眉头一皱。

“旱极而蝗。这些记录的蝗灾都是由温暖乾燥的地方初起。然而东边近海,怎会有蝗虫群聚呢?”

桂青晏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不以为然道。

“也许蝗灾之事未必是真的。皇上所提的几个县从来只被微微波及。户部的记录是不会出错的。”

“朕在巡视时定会查个水落石出,看看蝗灾是真是假。”段玄璟不能释然。既然户部的记录不是假的,而奏折的情报也不是假的话,这次反常必有原因。

“皇上要巡视的话,可会带侍卫同行?”

“朕打算微服巡视,不好过分张扬。”对於桂青晏突然的关心,段玄璟受宠若惊。

“皇上可有考虑要秦大人相伴吗?”

“秦大人?”过了半晌,段玄璟才反应过来。“你指的可是邢部秦大人?”

“武功高强的秦大人也只有那一位了。秦大人亦曾任皇上的紫衫侍卫,十分适合在路上保护皇上。”

“...可是,秦大人刚调往刑部,就要陪朕出京,这样荒废了公务不是太好...”

“天底下有哪一项公务比侍候皇上重要?皇上一言,刑部怎会不放人?秦大人刚进刑部,还在磨合中,不会有繁差,现在出门不会耽下要事。”

的确,论能力,秦轻舟远超他身边的任何一位侍卫。他对自己忠心耿耿,不会有背叛之虑。

可是,一想到与他亦可能曾行云雨之事,段玄璟就一脸羞色,不能平心静气地面对他。

“朕...朕会考虑的...”

“皇上对秦大人有甚麽疑虑?臣愿闻其详。”

桂青晏真心的希望段玄璟在路上平安。准安王刚入宫,要数年方成气候。现在有贤王在京协政,若果段玄璟暴毙,大楚之主极有可能就是贤王了。

派秦轻舟的话,除了可多一对耳见监视皇上行动,亦存了保他性命之心。

按理来说,段玄璟给了秦轻舟高职,必是对他有好感。

段玄璟吱唔以对。他总不能对桂青晏说实话吧!?

究竟之前与他共度的“桂青晏”中有没有一个是秦轻舟?

脑海中不由浮现与“桂青晏”的香艳情事,眼睛所见的是清丽脱俗的正主,段玄璟唇乾舌燥,又羞又愧。偏偏活色生香的景致在他脑里生了根,愈不去想,愈发清晰。

“皇上?”

段玄璟红霞染脸,慢转横波,春情暗许。如此动人情态,若惜花者有幸一见,便会恨不得把人关在帐里,莫放春闲。但是,桂青晏从不是惜花之人。

桂青晏脸色一沈,眼底内满是厌恶。他原以为段玄璟在选秀之後稍微清醒过来,看来他还是故态复萌,执迷不悔。

这个好色的昏君又在打自己的主意了。

他一拂袖,就要转身离开。

“爱卿,你怎麽要突然离去?”

段玄璟一回神,就见桂青晏的怒色,慌慌张张之下,竟捉住了他的手腕。

他...他是想在光天化日强迫自己吗?

他一直忍着皇上对他不怀好意的目光,就是为了不坏大事。可是,若皇上真的出手的话,士可杀,不可辱,他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