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四十三章 狼主离京(1 / 3)

加入书签

沈陌在贤王府中踏着快步,一路上畅通无阻,直到被书斋前的仆人拦住。

「无妨。」得到门後贤王的首肯,仆人才打开门。

贤王的书斋名为淡宁室。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此名得不少人赞赏,都道贤王好心性。

淡宁室之小,仅可容纳一桌一椅一塌。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

案头上的盘龙炉是先皇御赐的,焚的是沈香,青烟袅袅,篆香缭绕。

贤王正在练字。他没戴金冠,仅穿着素净的黄衣。他恍然没有注意沈陌,专心提笔,沈醉在书法之道上。

他本就长得像先帝,有真龙之相,俊美不凡。窗外的阳光落在他的身上,在幽暗的书室中好似整个人发着光芒,让人想下跪膜拜。

沈陌恭敬地站在他身後,静静看着王爷下笔。

他的楷书丰厚雍容,骨力与丰腴并存,精炼苍劲,风神整峻。由於曾经习武,劲透纸背,收放有度。凤翥鸾回,龙蛇飞动,霸气跃於纸上。

贤王年轻时,都会费心思给怀帝写帖作礼物。怀帝原本十分钟爱其书法,每每在众人面前赞赏其字,喜其气魄。可是,随着皇子们年岁渐长,怀帝的赞美也愈来愈少,贤王也改送文玩了。

明明王爷才该成了这天下之主...若不是一子错,满盘皆落索,这帝位断不会传到妖妃之子,而是血统高贵的王爷。沈陌愈想愈为主子痛心,但是主子的才干让他满怀希望。

幸好王爷非池中物,就算是待在南边,仍能在京城中占有一席之地。

只是,皇帝身边的虫子有点多。尤其是容知秋。只是一介太监,却插手朝政。

就在沈陌不为意间,贤王已写完最後一个字时,把毛笔放下。

「沈陌,容知秋干了甚麽好事?」

淡泊宁静的湖面下是潜龙盘旋,欲鳞跃深渊,一飞冲天。

「王爷明察。」尽管已在贤王身边良久,沈陌仍为其气势所震摄。他有条不紊地道出宫中巨变。

众人以为容知秋会因入狱之事而好生安份一段时间,岂料他大刀阔斧,在今早以太监总管的身分颁布了新令。

第一、他以天子仁慈,为了庆祝生辰,放不少宫人出宫,令其自主婚配。有些聪明人认为之前出了不详之事,皇帝想把知道内情的宫人送出宫。但是,贤王推算出容知秋的真正用意,实情是他想除掉各路眼线,可是把这些人杖毙或送去作苦役有伤维和。在没有公开凭证下也会让人觉得段玄璟残暴不仁。而且,那些宫人各有门路,就算在宫中作苦役,还是能给皇宫添乱子。送出宫外,既得了名声,又能断绝後患。

第二、御膳房食物的来源必须记录在案。在假的拓拔锋中毒一案上,邢部调查御膳房时遇上不少障碍。比如说,谁负责采购食料、谁又烹调哪位道菜、那肉又是从何而来的。表面上御膳房的所有人都要被严密监管,其实这是针对采购之人。一直而来,采购之人富得流油。他们可以谎称一个鸡蛋要四两银子,足见回扣之高。现在,采购之人的名字和商家名字都记录在案,回扣更容易被查出来。如此一来,回扣便会收敛,国库亦会充裕起来。

第三、若膳食出了问题的话,采取连坐法,采购的、烹调的、端菜的一并问罪。如此一来,他们互相监控告密。

现在师出有名,容知秋的变法虽激起少部分宫人的不满,可是却没有引起臣子的弹劾。

原本以为他设下这个局是为了把自己拖下马,没想到他却已在云上一览百川,借风去改流川之势。

尽管他贤王办事乾净,没有留下任何证据。可是,现在他却没有胜利的感觉。

反正,他还会在京城待上好一段时间,他就要看看谁能笑到最後!

拓拔锋终於要离开了。再不走的话,他回去时,兄长拓拔绍的头脑就会腐烂掉,他就没有机会看到他死去时的表情。

是不甘、懊悔还是愤怒呢?

他已经着人剥下人皮来作鼓面,好在琉族的神祭上奏乐。

他盯着一脸不情愿地送行的周飞亭,心想周飞亭是名一流的勇士,若用上他的皮,鼓音定会十分响亮,让神只十分欢喜。

终有一日,他会重踏楚京。到时,他就要这些大楚人知道他的厉害。

自从知道这张美丽的皮下是一个横蛮之人後,段玄璟对拓拔锋一直敬而远之。然而自从拓拔锋落水以後,对拓拔锋的惧意就减去不少。

「望大楚和北戎能永结蕙好。」他不冷不热地说着场面话。拓拔锋的态度让他知道北戎根本不会打算和大楚交好。

这样也好,他不会对接下来的事有所愧疚。

「谢过皇上的赏赐了,日後盼皇上也有机会来见识北方的大草原。」拓拔锋已盘算好若段玄璟敢来的话,他就用上辛国工匠所制的链子把他锁在帐篷中。

等到拓拔锋的背影完全消失後,周飞亭就往段玄璟耳边低语。

「现在还来得及,皇上要不要我让人截击那群蛮夷?」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