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四十六章 对比(全剧情小美人和王爷偷偷调情诗会上作诗有人挑衅)(2 / 3)

加入书签

就在三公主看着手里的诗词的时候,又有人捧了一些人的字画送上来请他们评鉴。三公主和驸马还没有看完之前的诗词,此时便有些分身乏术了。三公主扭头去看有几分兴趣缺缺的殷寻,对着他微笑道:“既然皇叔也来了,那不如也一同评赏一番可好?”

在场众人立即正襟危坐起来,和三公主比起来,当然是被位高权重、简在帝心的蜀王要更为重要,若是自己的诗作字画被蜀王看上,那岂不是有可能上达圣听?

众人彼此对视一眼,心中都冒出了几分战意,更有许多人心里生出了几分懊恼,后悔为了出风头太早将精心琢磨过的作品奉了上去,以至于现在一时间准备不出更好的诗词了。

三公主作为晚辈,勉强也算是被殷寻看着长大的,此时她将那些字画奉了上来,殷寻也很是给她面子,便将那些字画接了过来,一幅幅拿出来细细看了起来。

这些字画有画秋菊的,有画亭子的,更有再画好的画作上提诗的,不一而足。殷寻不知武艺高强,文才也是极佳的,这些作品的好坏极易分辨出来。作品一幅一幅的摆在桌面上,同样吸引了周清的主意,让他也不知不觉地靠得离殷寻更近,全服心神都挂在了桌子的作品上面。

“咦?”周清轻轻发出疑问,抬手将面前的这幅画拿到了自己面前,仔细看了起来。这幅画并非是画得这园子里所有的景象,而是一处田家小院,小院外围着一圈破旧的竹篱,篱边扎着几处淡白浅黄的野菊,带着几分缥缈的美感。

“可惜了。”周清忍不住轻叹了一声,脸上也露出了几分叹惋的表情,伸手点了点那一手提在画作的上面的空白处的诗词,这首诗实在算不得上佳,提在这里,倒是与那妙极的画作很不相称。

“哦,哪里可惜了?”周清并没有刻意放低声音,至少坐在附近的人们都能够听见他的话。殷寻闻言,也放下了手里的画作,抬手接过周清手中的画,在与周清的手接触的时候,悄悄用手指划过了他的掌心,带着几分戏谑的暗示意味,惊得周清忙不迭地松来了手,侧过头去不看他。

可是旁边的许多人可看不见殷寻手上的小动作,在他们看来,便是这位王妃对于蜀王的接近很是不适应,一副十分疏离的样子。因此,许多人在心中都暗自揣度了一些什么。

殷寻看了看手中的作品,也是皱了下眉,伸手将那提诗遮住,才算是看得顺眼了一些。他将画作放下,扫了一眼上面的署名,漫不经心地问道:“这是谁的作品?”

坐得离他们不远的唐通一下子便站了起来,向殷寻行了个拜礼,回答道:“正是在下。”他满脸的喜形于色,只觉得自己的才华要被蜀王看上,出人头地指日可待了。

周清看着他脸上露出的急切的神色,眉头蹙起,也顾不得更多的什么,直接开口说道:“你画不出这样的画来。”

此言一出,周围顿时一静,众人脸上神情各异,唐通的脸更是涨得通红,直到殷寻轻笑了一声,才打破了这静谧的氛围。

唐通张了张嘴,这才梗着脖子回答道:“这画虽说并非在下所作,但是那首咏菊诗却是我所提的,所以说我的作品也并非谎言。”他抬头看向周清,眼神中带着隐隐地不屑与挑衅之情,“不知王妃对此有何高见?”

周清被他看得一愣,一时间不知道该如何回答。他仔细想了想,不知道自己时不时什么时候与此人隙,费了很大的力气才从记忆中找出这个人来——这位唐通是大理寺卿家的幼子,他家同周家比邻而居,似是与周泽越关系匪浅,此时出来对他这样不屑,却不知是何缘故。

唐通见周清没有呵斥反驳自己,原本有些不定的心立马安定了下来,心想着果然如曦怡妹妹所言,这位“王妃”并不擅与人争辩,而且性子沉闷,看样子也并不得蜀王的心。他这样想着,气焰愈发变得有些嚣张,看着周清的神情也带上了更多的鄙夷,开口时也有些咄咄逼人了起来:“王妃并未见过在下的更多作品,为何要指责我不能作画呢?”

世人都说以字可以见人,而在周清看来,他也可以从画作中将这幅画的作者看出个大概了。光是看着这幅画作,周清就能看出作画的应是个恬静出尘之人,哪里会是眼前这个满脸急功近利之人能够画出来的呢?

他正要开口,却感到殷寻的手似是安抚地拍了拍他。周清转过头去看到殷寻带着浅笑的脸,便知道他这是有些薄怒了,便顺着男人的意思没有开口,而是看殷寻有何安排。

殷寻不让周清开口反驳,自己倒是开了口。他将手中的画作递给了身边的侍从,让他将这幅作品给坐在近前的人一一过目。

能够坐在这附近的,无一不是一些被三公主邀来的大儒和极为出名的几位才子,各自的文才都是远超于常人的,此时一见这幅作品,便都如同周清和殷寻之前一样皱了皱眉,感到了一些惋惜。更有一些人想到之前周清的发难,心想着这位蜀王妃的文采也是不弱的样子。

画作在这些人手里转了一圈,重新回到了殷寻手上。仍站在一旁的唐通感到些许不安,看着身边人脸上的对周清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