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11 遇险(1 / 2)

加入书签

有一天,白尘接到一个电话,那边却不说话。白尘等了一会,那边只传来呼呼的气流声,白尘便把电话挂了。

一周后,他收到一封信,信上只有收件人的地址和姓名。现在,各种通讯工具这么方便,白尘不知道谁会选择写信这种古老的方式。等他打开信,才知道信是白行写给他的,大概是怕他拒收,所以信封上什么信息也没有。白尘把信握在手中,好半天才展开。

“哥哥,对不起,我不敢给你打电话,也不敢发邮件,只有写信。它会在路上慢悠悠地走上好几天,等它到你手上的时候,我已经不在国内了。想到这里,我才敢最终提笔写下这封信……”

白行在信中对他过往所做的一切向白尘道歉,恳请白尘原谅他。白尘眼前又浮现两人初遇时的画面,他们两人在广场上放风筝,一直玩到繁星缀满天空。他第一次见到白行这样的人,笑声爽朗,无忧无虑,和他在一起,整个人都轻松了不少。那时,他刚从自己从小生长以及现在工作的城市离开,因为母亲的缘故,来到名义上的父亲所在的城市,等父亲把事情安排好,然后接两人过去。白尘不喜欢变化,生活好不容易平静下来,未来的一切又让他迷茫,父亲,两个弟弟,进入一个新的家庭,白尘无可避免地有寄人篱下的感觉。和白行一起放风筝的两个小时,是他难得开心的时候,那天回去,他第一次觉得,也许他可以渐渐适应这个陌生城市的生活。假如以后两人还有机会遇到,也许可以成为朋友。只是没想到,再遇会是那样的情形,他把他压在身下,将那些让人痛苦欲死的道具往他羞耻的部位插,脸上露出狰狞的表情,口口声声地骂自己和母亲。白尘有些恍惚,他不知道,一个人为什么可以表现出这么截然不同的两面。

很快,那个手中牵着风筝线、嘴边含着笑意的白行的形象已经消失了,取而代之的,只是一个施虐之人模糊的轮廓。白行不出现在他面前的时候,白尘已经很少想到他,就连噩梦里,也没有他的影子。

白尘将信看过之后,把它烧了。

倒是许意违打电话时随口提过这件事,说白行不知道怎么了,闹着要出国。她劝继子等来年再走,白止的生日快到了,而且年关将近,这一年接近尾声了,无论如何再待一阵。继子好像一刻也等不住似的,很快就办好了所有手续。最后,许意违叹气说,没多久就是春节了,万家团圆,他一个人在异国他乡,也怪可怜的。

白尘问母亲:“你很喜欢他吗?”

“也不是,只是做母亲的心态使然吧。你从小没有父亲,他母亲又离开了,所以想到你的时候,有时候也会想到这两个孩子。”

白尘默然。

“也不知道什么缘故,那孩子常常向我问起你,每当我说你的事情,他就听得很认真,像听故事一样。我就想起你小的时候,最喜欢靠在我膝盖上听故事了,每次总是问啊问啊问个不停,”许意违叹了口气,“可能你现在大了,终归要有自己的生活,我却老想起以前我们两个人相依为命的时候。”

白尘想到,他已经很久没有回家了。自从来到S市,他刻意忘掉那个家发生的一切,连带着母亲,也联系得少了。他心里酸涩,充满了对母亲的歉疚感。

“妈,我过段时间回去看你。”白尘说。

许意违听起来很高兴,“好啊,那你和白简一起回来吧,下周是你父亲的生日,要不就下周?”

白尘犹豫了一阵,说了声“好”。

和母亲通过电话之后,白尘想到了秦晚吟。他那样一个对母亲孝顺的人,会是白简口中说的那种人吗?

白简说的话,他不是很相信。但是那番话,终究在他心里投下了一块散也散不去的阴影。秦晚吟后来又来找过白尘几次,每次白尘的态度都很冷淡,不轻易开口说话。秦晚吟托他寻找的书,他也再没留意,就是担心两人又因为书的事牵扯出什么其他的东西来。秦晚吟每次问他,他就说没有找到,秦晚吟也是一副谅解的样子,绝不多问,每次只说“那就劳烦你了。”然后淡淡地抱怨,“母亲看书太快了,他买书的速度都快跟不上母亲看书的速度了”。

有一次,白尘实在是好奇,就感叹了一句:“我从没见过你母亲这么喜欢看书的人。”

“我外公外婆都是中文系教授,家里没其他的,就是书多,耳濡目染之下,母亲从小就喜欢看书,后来嫁给我父亲,身边都是大老粗,连个说话的人也没有,她也只能看书了。”秦晚吟说到这些,神色晦暗不明,目光渺远,好像想到很遥远的事情。

白尘想起白简说秦晚吟家里是混黑道的,如果真是这样,倒也明白秦晚吟母亲的处境。

“我母亲曾说,嫁给我父亲,就像把一棵树连根拔起,远离它原本的生活环境,从此就只能生活在一片荒漠中,‘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秦晚吟似乎是在为母亲难过,声音低沉,宛如叹息。

于是白尘也觉得心里不是滋味。

这日,白尘回家之后,发觉有东西忘在书店。书店距离他住的地方也不算远,他打算再回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