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用计(1 / 1)

加入书签

寺庙里烧柴的洒扫和尚与山下往来频繁,消息也是最多的。

小沙弥们年纪小,佛心不稳,每日在庙里除了念经干活外也没其它的娱乐。闲来无事时,他们就喜欢三五一群的凑一起谈论彼此知道的八卦。

前段时间回家探亲的檀智师兄带来了不少新鲜的趣事,比如山下周家绸缎庄做生意不实,以次充好,缺斤短两。

还比如周家少奶奶善妒,将身边的漂亮丫鬟发卖了个干净,惹得周大少爷没处偷腥,只好摸进了周老爷的院子,事发后气的周老爷将他狠揍一顿,还将儿媳一起连坐禁足了。

更有周老爷偷睡小寡妇的风流韵事等等。

没过两天,山下周家的荒唐事就在寺院里传遍了,小沙弥们一边好奇的听着,一边感叹大宅门里的龌龊事真多。

做完这些后檀智就向方丈禀明情况,收拾包袱下山回家了。

檀智人虽走了,但是流言并未停止。他所在的灵犀寺是附近香火最旺的一座寺庙,很多大户人家的女眷都由侍卫随从陪着前来烧香祈福。

那些大户家的女眷在大堂上香,自有大师傅招待,而那些跟随的侍卫随从则有庙里的小沙弥招待。

人多凑一起就喜欢闲话家常,很快周家两三事就又在各户人家的侍卫随从中流传开来。

传来传去中间难免会添油加醋,一些夫人小姐的听到后也曾问过寺庙里的大师傅们,这些闲话可属实,为何会从寺庙里流传出去。

大师傅们私下早就得了檀智的嘱托,只要有人问起,他们便故作高深的双手合十,念一句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如此下来檀智不费一兵一卒就将周家的名声整臭了,从而导致周家的生意一落千丈,不能说一下子垮台,却也门可罗雀。

偏檀智说的都是实话,他先打听了经常在周家附近乞讨的乞丐。这些乞丐平时看似不起眼,无人注意,但若论小道消息没人比他们知道的清楚,详细,真实。

而且满寺院的和尚们也都未犯戒,只能算是多舌,方丈就是想罚都找不出由头来。

在书院读书的苏怀赋听说了周家的现状,虽不知是何人想要整垮周家,但是不妨碍他也狠踩一脚。

书院多的是有钱人家的公子哥,有些更是和周家有生意来往,苏怀赋干脆沿袭檀智的方法又火上浇油一把,以至于后来周家彻底落败时都无人愿意伸手拉一把。

此乃后话,时间回溯到现在。

檀智只离家两日便觉得归心似箭,只要想到在家翘首以盼的娇妻,他便心中一片柔软。

此次上山他又增添一笔业障,但只要想到君兰的眼泪,他便觉得这一切都没有什么了。作为人夫若不能护自己女人周全又谈何修行,哪怕他今日所作所为会让他死后坠入阿鼻地狱,他也甘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