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梦回古今之肉体狂欢 02(2 / 6)

加入书签

两匹马车通过而已,而且曲折蜿蜒,绕道很多。真正赶路的人是不会走这种路的,而是直走小路。当然,如果你非常有钱,完全可以骑马或是坐马车去,如果是个官,还可以坐轿。

那如果你不是官的话,就劝你最好不要坐轿子。因为古代等级制度森严,平民见官是要下跪的。官道上来往最多的就是大小的官吏,你一个平民坐着轿子,一会儿见到官轿就要下来跪着等他通过,一会儿又下来,那样不仅耽搁时间,也很麻烦。

听到要走两个月才能到达,我不禁深深的叹了口气。唉!既然来到了古代,那么说什么也得去瞧一瞧皇帝了,还有皇后,还有那么多美丽的妃子……我越想越远。

穿好衣服,我慢慢来到门口,孙李氏不肯独自一人睡,也已起床做饭去了。

我在院内踱了一圈,觉得前途灰暗,甚是焦虑。于是信步走出门来。

微曦曙光下我极目望去,这里的地势极高,陡路下来的山窝里横着一个小村庄,只可有八九户人家,俱都是柴扉茅舍,沿山一溜排开。房后是层层梯田,房前一条径尺小道蜿蜒委蛇通向山下,没在雾霭云海之中。

环顾周围看时,棋盘样界着田埂,水中稻茬微露--原来是一片高山腰里的水稻田一一再回头看,但见怪石嶙峋,荆棘榛莽蓬生掩护,是一条依着山洪泻道修的石头小道,天梯般直向峰顶伸去……不禁暗自咂舌,我是怎么来的?……似乎只在一恍神间,天色已经大亮。

我觉得亮得快,审度形势才明白,这个村子地势极高,东边山口开阔,西边南北两峰间山梁平缓,是个朝阳地方,天赐的一片山窝地腴土肥沃,山水从峰边绕过来,改成了稻田。见土垣门户前大柳成行,空场上秸草堆垛,碌石碾盘井臼一应俱全,静静地卧在薄曦之中,甚是安谧恬祥。我不禁暗想:真是个读书的好地方儿!

古人很看重风水,这乔安村居高临下,视野极阔,四面群山环绕,真是个卧虎藏龙的宝地!我来到了这里,那是不是预示着,将来的我会是际会风云、呼风唤雨的人物?

想到这里,我暗下决心:从此安心向学,争取考上状元,当上大官发大财!

到时就有数不清的美女娇娃等我干了!

回到屋里,我的心情好得多了。孙李氏听了我的想法,也非常支持我。她透露了一个很重要的信息:不久以后县里就要举行县试了,我可以加紧学习,然后去考个秀才!

哈,真好玩。虽然秀才离我的状元梦还差不少,但这是古代,要一步一步的来,不考取孝廉是没有资格参加会试的。这就是很落后的一种考试制度了,我们现代的高考虽然还是不是很科学,可是至少比这种漫长的考试要好得多了。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白天我拼命的学习,教科书当然就是四书五经了。幸好古代不用考英语、数学,只考语文,文字方面的东西嘛我还是很有信心的,尤其是我比那些准秀才们多了几百年的阅历,不会比他们差吧?

巧的是,孙李氏家里书籍多得很,当然全是线装书,而且包装粗糙,但这已经让我很满意了。不用出钱去买了嘛。

晚上的时光当然是最快乐的了。我和孙李氏好得如胶似漆,夜夜都是翻云覆雨,干个不停。她已四年没被干过,现在接触到又壮又能干的我,当然是如鱼得水,快活得象要飞上天了。

时光在不知不觉中过去。转眼,县试的时间到了。孙李氏看到我要离开她一段时间,心里非常难过,不过她没有表现出来,当然是鼓励我好好考了。她告诉我:“汝进城后,务必找到汝弟。”我答应了。我又问她:“他叫什么?”孙李氏有点诧异的看着我,然后才道:“李奉尧啊!你忘了?”我忙说我没忘。我知道这是关系到前途的时刻,当然不敢怠慢,于是匆匆起程。

告别了亲爱的孙李氏,我顺着山路来到城里。这是一个小县城,街道古旧,很多房屋都保留着明朝的建筑样式。

县城不大,所以我很顺利的打听到了学堂的位置。城里只有一个学堂,在小城的最南边,其实也就是一个大的庙宇改建的。走进去,只见正中供奉着孔子的塑像,素面端庄,甚是庄严。孔子象后面是一排平房,中间最大的三间摆放着许多桌椅,显见就是教室了。那两侧的房子自然就是宿舍了。

古代教育体系极其落后,穷人家自然读不起书,普通人家读得起的,就都聚集在这个书院里。

而有钱的人,则会请当地的秀才、师爷之类的到家里去教书,也就是家教。

女子不用读书,所以尽管是一个县城的学生,加起来也就是这么多。

我进来以后,并没有人来招呼我,因为这里看来很冷清,老师自然不会在这里住,学生又都不知跑哪里去了。

我正自犹豫:是转回去了,还是在这里等?

忽然窥见一个女子,年约十三四岁,慌慌张张的自里面的一间屋子出来。我前文已交代过:女子是不用读书的。那么何以这书香之地有女流之辈呢?

古代是讲究男女授受不亲的,我不是古人,所以自然不会讲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