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51章 开诚(为盟主“八一路古天乐”加更(3 / 4)

加入书签

能接纳我们这些契丹人。赵宋却连北人都接纳不了啊。”

“这不是蒙古与赵宋之间的问题,而是文化。”李瑕问道:“辽灭以来,刘家说的话、写的字,作的诗书文章,是谁家文化?”

“这是金国教我们的啊。”

“这是先贤教化你们的,汉家先贤。”

“陛下已开汉制。”

“我说过,忽必烈不彻底,不如我。”

刘黑马漫不经心点了点头,喃喃道:“功过是非,无甚好辩的,我一契丹后裔,还须为汉制再做多少你才觉得够?”

李瑕道:“我明白,这些是情怀,你们有情怀,但我要你服我,只说情怀不够,得讲实力。这才是世间的‘现实’。”

“不必谈实力了,你有多少实力,不会与我实言。”刘黑马叹惜道:“谈谈你能给我什么,如何?”

他们很平静,不像李瑕与贾厚争辩时那般激动。

因为之前只是争辩,现在却是要做决定,做决定时更在乎“现实”。

李瑕想了想,并不马上回答,反而说了句题外话。

“汪忠臣也愿降我,我没接纳。”

“为何?”

“你们这些北地世侯值不值得招降,我须有个标准,思来想去,论迹不论心吧。”

李瑕并未放松警惕,手依旧握在剑柄上。

他的语气却很随意。

“若论心,人人皆可招降,却也人人皆可杀。譬如汪世显,他有过归宋之意,汪忠臣、汪德臣兄弟,也有安抚百姓之心;譬如你,哪怕到今天这一步,你依旧还想效忠于忽必烈,被我逼到没办法了,犹想与我讨价还价……你们这些人,保全家国、传承汉法的情怀有,但首先还是将家族置于首位。

人之常情,我若要杀,得杀光所有北人。

故而,我论迹。汪家安抚过利州百姓,但随阔端屠蜀,手底下亡魂远超其救活之数,该杀;你多次向蒙古主请命,救活过北地百姓数万,远超战阵之中死于你手的兵士,可招降。”

刘黑马并不领情,道:“你的意思,你给了我一次机会,我还该感激你?”

“不错,确是这意思,劝你要珍惜。另外,我不止给过你一次机会。”李瑕道:“成都一次,陇西一次,算上这次,我若决心要杀你们,你们可能已死了三次。”

这话有些难听。

但刘黑马反驳不了。

他勉强笑了笑,缓缓道:“你未助浑都海攻关中,多谢。”

也只有这一次,他最服气,事关他镇守之地无数人性命,也不得不谢。

“我与廉希宪说过,我远比你们有原则。招降也是,我说我的条件,你同意便点头,不同意,今夜我杀你们四人,之后让你刘家子弟守关中,那又如何?”

刘黑马微微皱眉,道:“条件,我先说。”

“也好,但只怕改变不了我的主意。”李瑕抬手,由他先说。

刘黑马感受到李瑕的干脆与坚决,踱了几步,沉吟着,终于还是开口推测着局势。

“我若不降,你眼下兵力太少,便是能取关中,至少要在一年半载后动兵,吸纳俘兵,准备粮草,哪怕川蜀能扛得起,也不可能更快了。”

“我可以先趁势取凤翔,你初败,士卒并无战心。”

“但这是逼刘家与你死战,你该明白,渭河一战,我未尽全力。”

“你便是调出凤翔驻兵支援,依旧会败。”

“我若死战,你也伤亡惨重……好,只当你今夜杀了我便能取下凤翔,到时廉希宪必已整备好京兆府守势,一旦战事连绵,川蜀势必支撑不住。而宋廷恐战祸,必要罢你兵权。”

“忽必烈也撑不住。”

“你欲放阿里不哥下中原不成?”

“不,更有可能的情况是,廉希宪为保大局,并不敢反攻凤翔,对恃一年半载,之后,被我击败。”

“即便如此,这一战至少要三年,你已错过了汗位相争的时机。”刘黑马道:“这还是你所有计划都顺利的情况,而廉希宪绝不简单。”

“对你而言,重要的是,刘家也会在这三年战祸中被连根拔起。”

刘黑马沉默了一会。

他终于有些无奈,开口道:“说我的条件,我会助你攻下关中,你放回俘虏,往后由刘家统兵坐镇凤翔府,总管军民事务。此外,你娶我女儿,生下子嗣,传承事业。”

“我也说我的条件。”李瑕道:“俘虏不必放了,刘家现有兵权可由刘元振、刘元礼统率,在我麾下听我调遣、依我军法,往后军饷、封赏亦由我调派,这也意味着,你们得交出关中之军民财权……”

“不可能!”

刘黑马已大怒。

没了封地与财权,士卒粮饷由李瑕调派,兵权还是兵权吗?

他径直大喝一声。

“你这是要我之子孙,给你当赵宋治下如走狗般被驱使的武将?!”

若说在李瑕眼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