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21章要命还是要银子(1 / 2)

加入书签

“老孙,你为何不讲信用,没有和大家通下气就先降价销售?”

“我们当初可是说好的,同进退,这个价格都是要大家一起商量着来的。”

一个长相儒雅的中年人非常的气氛的对着一个大腹便便的中年人说道。

“老何,你这话我就不爱听了,什么叫我不讲信用?”

“这谁先降价销售,你们心里难道没有一点数吗?”

被称做老孙的人叫孙文堂,孙家是出身江南的大盐商、大粮商家族,孙文堂也算是孙家在京城这边的负责人。

被称为老何的人叫何静年,是徽商当中赫赫有名的何家之人,何家主要的产业同样也是盐和粮,产业庞大,家族势力强大无比。

“反正我们何家肯定是没有先降价的销售的。”

何静年一听,顿时语塞,想了想也只能够如此说道。

“我早就说过,我们做事不能做的太过分了,这一次我们涨价涨的太高了,两百文一斤的粮食,历史上都没有过,这次的饥荒又并不算太过严重,而且我们还故意针对上面,纵然是我们能够赢了,也绝对没有好下场,没有那个皇帝会容忍这样的事情发生。”

这时另外一个人也开口了,这人相貌堂堂,仪表不凡,看起来仅仅只有三十多岁的样子,但其实已经有四十多岁了。

他叫江云山,是来自江浙地区的大家族江家的人,江家涉及的产业主要有茶叶、粮食和盐,算是江浙地区最有名的豪族之一。

“确实是太过火了一些,但这也是为了我们整个江南人的利益。”

孙文堂点点头说道。

“为了我们整个江南人的利益?”

“我们何家这次前前后后可是投入了两百多万银子,现在全部都要打水漂了。”

何景年冷笑着说道。

尽管何家徽商当中赫赫有名的家族,但是两百万两的银子扔出去,依然要让整个何家元气大伤,毕竟何家财富虽然庞大,但是大部分的财产都是以田地、店铺等等形式存在,真正手中的银子其实并不算太多的。

“说得好像我们孙家就没亏一般,我们孙家投进去的钱不会你们少。”

孙文堂看了看何静年说道。

“好了,不要吵了。”

这时,一直默默不作声的胡万安终于开口说话了。

说到损失,他胡家的损失其实是最惨重的,作为徽商的领头羊,也是这次行动的领头羊,胡家这一次可是真正的砸了真金白银进去的,这前前后后投入其中的银子至少是有三百万两。

如此巨大的损失,整个胡家都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够缓过气来,以至于他胡万安现在的地位也是不稳了,家里面对他也是颇有微词,这对于他继承胡家家主的位置是极为不利的。

听到胡万安的话,其他人顿时就立刻安静下来,想要听一听这个胡万安还能够拿出什么好的办法和注意出来。

“现在说这些都已经太晚了,现在该想一想如何亡羊补牢,这银子没了可以再赚,但是这小命没了的话,可就什么都没有了。”

胡万安看了看众人,冷冷的说道。

“胡公子,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何静年立刻连忙问道。

“难道你们家族这边在朝中的人没有和你们通气吗?”

“上头这边可是一直在查德州仓、临清仓的事情,这一次上面表现的是不是太过平静了?”

胡万安冷冷的说道。

在场的这些人几乎都是来自江南地区的大豪族,都是和盐、粮、茶叶有关的,这些江南的豪族和江南的士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有些是自己家族的人在朝中为官,有些是通过联姻的方式,再有些是通过同乡关系,还有很多是通过银子收买,总之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来自江南地区的官员几乎都是这些江南豪族的代言人。

又因为江南地区的这些豪族富家天下,这盐、粮食、茶叶等等最赚钱的买卖几乎都在他们的手中,所以他们掌握了整个大明最庞大的财富,这有钱就好办事。

再加上江南地区自古以来都是书香之地,自古江南多才子,文风鼎盛,宋明两朝,江南地区都是文人、才子辈出,这靠科举都是出了名考霸之区,这出来的当官的自然多。

这诸多方面的因素结合在一起,慢慢的就形成了江南士林掌控大明朝局的情况,现在的弘治时期,这种情况就已经非常严重了,到了明朝后期,东林党就彻底的掌控了整个朝政,所有一切都是这些江南地区的人说了算。

因为都是出身江南豪族,每个家族在朝中都有自己人,都是清楚朝中这边的动向。

“这事不是已经安排好了吗?”

“找几个替死鬼出来就可以了。”

孙文堂连忙说道。

“呵呵,哪有那么容易,上面这次似乎变了,暗地里都已经让锦衣卫在秘密清查此事,想要向以前哪有糊弄上面可就没有那么容易了,大家还是提前做好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