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白仙(1 / 2)

加入书签

此间名为砚山。山中有座庙,名为白仙庙;庙里有座屋,屋内有间房,房里有张床。床上正半依着一身着青衣姿态懒散的少年。他一手拿着果子,一手拿着小妖“供”上来的话本,正看到精彩之处,便有人不识趣地叩门。

“大、大人,庙庙、庙外有、有人求见。”

脑袋上还顶着狼耳朵的小妖两腿抖得像是簸箕,好似面对的是吃人不吐骨头的大妖怪。

青衣少年叹了口气,合上话本向小狼妖道:“知道了,等下我过去。”

那小狼妖又偷偷看了他一眼,没再听见别的,便像得了天大的恩赐似的,溜得比兔子还快。

“阿瑶要去哪?”那声音软糯,还带着点鼻音。话音未落,又自腰后缠上两只胳膊,在他腰上缓缓收紧。

姜瑶只得坐回去,笑着问他:“怎么不睡了?”

他嘟囔着松了手,从床上坐起来,揉着眼睛:“梦见阿瑶要走,就醒了。”风寻骨眨了下眼,又用脑袋去蹭他的胸口,喉咙里咕噜咕噜地叫着。

“好饿……”

姜瑶屈指在他脑袋上敲了一记,没好气地道:“先消化你肚子里那个再说。”

风寻骨委屈巴巴地揉脑袋。

砚山虽然被叫做山,但充其量只能算是座小土包。这其中供奉着的所谓神仙,自然也不会厉害到什么地步。只因地脉中蕴有灵气,滋养一方水土不受战乱所扰,一群花花草草长得茂盛,百十年来居然也生出几只小妖来。这小妖中最厉害的那只给自己立了个白仙庙,自称白耳仙,受了几分人间香火,修炼得居然也像模像样。

本来是这样的。

至于为什么变成眼下这般,要从一个月前他们骑着骡子离开康阳说起。

风寻骨一直状态欠佳,比姜瑶初次见到他时更迷糊,语言能力更是直降到只会叫他名字的地步。虽然以前他总在心里吐槽自己像是在带小孩,但大多时候自己才是被照顾的一方,这次倒是彻底体验了一番什么叫带孩子。

也怪他发现得太晚,闻人书走得太着急,不然还能问问这是什么情况。

好在小一号的风寻骨并不算太难照顾,就算不小心闯了祸,也总能靠着那张一看就很无辜的脸让人责备不出口。

照顾了几天,他也发现了不少有意思的地方。

比如风寻骨每次吞掉猎物后,状态便会好上那么一会儿。仅限于生吞,熟的不行。比如嗜睡,还必须是抱着他才能睡。比如粘人程度直线上升,一旦睡醒以后发现自己不在就会在周围进行地毯式搜索——例如某次姜瑶好不容易找到条河想洗澡,才洗到一半就被风寻骨从背后抱住死活不松。

再比如,不管姜瑶教了多少次,风寻骨都不会说“你”,只撒娇似的唤他“阿瑶”。

姜瑶自认性情温和,是个过于理想派的烂好人,表里如一不懂变通,吃软不吃硬的典型代表。他最耐不过的莫过于别人撒娇服软,纠正几次没见效也就任由他去闹。至于称呼,只要不认他当爹怎样都好。

之后想来,会造成现在的局面,和他放任自由的家教不无关系。可谁知道那被风寻骨拎在手里,颤颤巍巍腿儿都不敢动一下的白毛兔子便是这砚山所谓的神仙?也怪他没看住人,火还没点起来,一转头的功夫那兔子就连毛都没剩下,被风寻骨整个吞下了肚。

吞都吞了,总不好再吐出来,再说吐出来的那东西是个什么样也难说。

怪的是砚山那一群小妖怪不逃也不跑,瓜果点心一并供上来,生怕这位新“神仙”吃了他们。

经小妖们七嘴八舌的叫嚷,姜瑶才得知那白耳仙居然鬼迷心窍吞了地脉中的山灵,自此与砚山相生,已然是半个山灵。又因风寻骨吞了白耳仙,间接成了山灵,若是贸然离去,砚山灵气匮乏植被枯萎,一群小妖也会无处藏身,流离失所。

姜瑶耳根子软,挨不住一众小妖怪请愿,只能拽着风寻骨在砚山先顶替着,又取出家当中近一半的玄晶打算填补地脉。可惜效果欠佳,估摸着是还需要磨合一段时日,毕竟灵这种东西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生出来的——他肚子里那个除外。

这一等就是快半个月。他掐着日子记着,越发好奇五个月以后自己是怎么个死法。不管怎么说,有一时的轻松便享一时的轻松,何苦愁日后?如此便也不去想了,反正他已经依照闻人书所说向东而行,其余的便交给所谓命运。

来白仙庙拜神仙的大多是些未成气候的小妖求指点,他怎么说也算是正统修仙门派出身,理论上知识充足,加之风寻骨自己就是妖,都能提点两句。偶尔会有山外的人来拜,多是些求子求平安的,他帮不上什么,也不爱露面。

“神仙”总要保持一点神秘感。

这次来求拜的居然是个人,实属难得。姜瑶整理好衣衫出了门,听带路的小狼妖说话结结巴巴颠三倒四,了解了个大概。

来者名唤赵青,虽是个凡人,但似有运道护身,非凡俗之人。用小妖的话来说,就是一身正气,鬼怪都退避三尺的那种。小妖怪们怕他,不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