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三十一回:破除谣言(2 / 6)

加入书签

这几日已然感觉好多了。”

区别于荀王的成熟,珩王的冷峻,颐王长着一张圆娃娃脸,也因为年纪小,自然也显出几分稚气。

荀王眯起眼睛瞧了瞧,说到,“是b之前要jg神些了。”

说回这曲水流觞,是在上流放置酒杯,酒杯顺流而下,缓缓停在谁面前,谁就取杯饮酒。

原是三月上巳日举行祓禊仪式之后的习俗,如今早已成为文人雅客们聚会时的ai好,加入了飞花令这种文字游戏,多添了诗词之趣。

行飞花令时可选用诗和词,也可用曲,但对令人所对出的诗句要和行令人y出的诗句格律一致,而且规定好的字出现的位置同样有着严格的要求。

这些诗可背诵前人诗句,也可临场现作。

前世因永宁公主ai花,这景园也具是春花,便就以“花”字行令。

姜莞先是以“秋心拆两半,花落人断肠”拨得头筹,又以“花下重门影寥落,乱红犹向玉阶飞”争得才名。

席间她与顾紫朝含情脉脉,眼神凄婉哀怨,后人便觉得这两句诗,都是姜莞饱含相思之苦的闺怨之作。

殊不知,那句花下重门影寥落,乱红犹向玉阶飞,是宴清歌的真实写照,亦是她困苦寂寥的心境。

是的,这句诗本是宴清歌嫁入珩王府之后所作,按理说姜莞不得而知,却不知为何她竟知道了宴清歌写的这首诗,还冒用了自己的名义在这春日宴上尽出风头。

且还不止这一首,还有宴清歌闺中所写之诗词佳句。

原以为这一世仍是以“花”字行令,宴清歌心里还在筹划,如何能将自己的诗词拿回来,毕竟是她的东西。

可这曲水流觞看的是运气,亦是要看前面行令人的诗句格律相对致,不是她说y就能y的。

眼看安宁郡主开了口,顾紫朝却悠悠与她说道,“上巳日在行g0ng行禊仪礼时,你就定了‘花’令,今日可不许再用‘花’字了。”

言下之意,是揶揄安宁有“作弊”之嫌,于旁人不公。

安宁倒是不介意,“那七哥给定一个?”

顾紫朝略想了想,说道:“安宁ai花,又最喜牡丹,这景园花君亦为母后前日所赐之姚h,不如今日便以‘牡丹’为令。”

永宁欣然一笑,“好!”

颐王也笑着附和,“甚好!”

倒是身旁的姜莞,脸se发白,像是身t有恙。

注:

1、曲水流觞及飞花令部分描述参照百度百科。

2、“秋心拆两半,花落人断肠。”取自周杰l《菊花台》,为姜莞引用。

3、“花下重门影寥落,乱红犹向玉阶飞。”原创,无格律,不考据。

事情的走向令宴清歌惊讶。

行“牡丹”飞花令的要求,除诗句格律一致,无需带有牡丹二字,却要咏牡丹,但仍是可背诵前人诗句,也可临场现作。

宴清歌自幼饱读诗书,此宴也俱是才子佳人,此令仍是行的热闹非凡。

且与前世不同的是,这次宴清歌的参与感很强,那酒杯总是停在她面前,宴上她所作好几句诗,都被大家赞为绝句。

戏剧x的是那酒杯也常常停在姜莞面前,也与上一世不同,这一世姜莞却支支吾吾一个字都说不出来。

颐王倒是次次都替他这位侧妃解围,只是他尚在吃药调养身t,严格遵照孙太医的叮嘱滴酒不能沾,是以姜莞只能通红着一张脸给自己灌酒。

反而是顾紫朝,见宴清歌面前的酒着实太多,便从她手中拿过,代她喝了几杯。

饶是如此,宴清歌还是好饮了几杯,飞花令行至尾声时她已然微醺,双颊绯红,像是涂厚了胭脂。

但她有理智尚存,宴席结束后端着该有的气质和礼仪与人告别,直到坐到马车里才迷迷糊糊的睡了过去。

并非宴清歌没有防范,而是上一世她并未在这次春日宴上喝到这么多的酒,也不知永宁公主准备的这青梅酿,确实是果香酸甜好入口,但酒劲和后劲都藏在这好口味之中。

后劲上来,宴清歌全然醉了,就连回家都是被顾紫朝从马车上抱下来,从未假手于人,一路从珩王府门口抱进她的云崇院。

顾紫朝将宴清歌放到榻上,采薇忙捧了温水和白帕过来给她擦脸,蒹葭没见过宴清歌醉过,怕自己小姐醒来难受,便去小厨房盯着煮醒酒汤。

之前宴清歌叮嘱过,以后她服用的汤药得她们这两个贴身丫鬟亲自煎熬,不能离了眼。虽然蒹葭不明白小姐为何这般小心,但只要是小姐的吩咐,她都会认真仔细的去完成。

醒酒汤煮的也快,蒹葭把醒酒汤端过来的时候,采薇才帮宴清歌脱了外衫,卸了钗环,而王爷则坐在床边拿手拧g了白帕,来给宴清歌擦脸。

见醒酒汤端了过来,顾紫朝便将迷迷糊糊睡着的宴清歌抱在怀里,又从蒹葭手中接过醒酒汤,先用唇抿了抿试了试汤温,才去喂宴清歌喝下。

宴清歌起先倒也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