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46(2 / 3)

加入书签

娘和几个婶子现在也进了粉丝作坊,你们姐弟还能读书识字,娘子待咱们可不薄,容你们在家里读书,听到看到什么不兴在外边胡咧。”又问孙女儿:“你前些天是说教你们的两个小先生都去做跑商学徒去了?”

赵家姐弟两点头。赵老汉微沉吟,便道:“你俩好好学,能识字会算账比种地干苦活强,学成本事了,等长大了桑娘子商队或是铺子要人,没准儿你们也能去做学徒。”姐弟俩眼睛就都亮了。“我一定好好学!”等两个小的出去,赵老汉沉吟许久,问老伴儿:“你说,能不能让家里大的几个也到那边学学识字算账?在家里跟着六丫儿和小□□总是要差一大截的,没有那边的先生讲得好。”一天就是一个时辰左右,孩子长大了有前程,他们自己每天多干一些也使得啊。赵老太太也是心动的,只是有些犹豫:“这好吗?”沈家也不是开学塾的,他们一年也就是提些鸡鸭土产当束脩。赵老汉也有些不好意思,但想到之前桑萝的态度,家里又四个壮劳力在沈家做工,为着孙儿孙女前程,也难得厚了脸皮,道:“要不明儿让老大拎上两只鸡,去问问娘子?”赵老太太两手在围裙上搓了搓,道:“明儿一早我去试试吧。”一模一样的情景在另两家给沈家帮工的人家一样上演,桑萝这时还不知道大兴庄的小课堂眼见着又要扩充了,还有一群孩子小小的脑袋里有了新梦想——成为大兴庄学徒预备役。 员工福利翌日一早,陈大山、卢二郎这几人拉了几辆架子车来,还在上货呢,赵老太太左手一只鸡,右手一篮蛋的来了。打从州学招生起,歙州城里便陆续开了几家学塾,每年束脩自是不便宜的,加上书本和笔墨纸砚,更是供养不起,让家里的孩子读书识字,这是绝大多数人家想也不敢想的事。因为清楚,赵老太太见了桑萝以后也格外的难以启齿,打了几回磕巴才把话说全乎了,还紧忙着说如果不便,还叫六丫儿和小九在家教他们兄长和姐姐。桑萝倒稀奇:“您老舍得这劳力?”赵家的情况桑萝还是清楚的,这是她雇的第一户人家,头一年开出的工钱,一家子都觉得高,赵家大的那几个孩子武定三年腊月里都来家里帮忙开过几日的田地,后边她献犁,这家兄弟几个又来帮着开过山地,送过树苗,桑萝都有印象。那六七个孩子,最大的一个今年应该都已经成丁分地了,另有六七个如今也都当得家里的壮劳力,这舍得?“不敢欺娘子,六丫儿和小九昨儿在这边听课,正好您这边商队回来,听说,听说跑了几日仅抽成就有几百近千文,我们也是动了心思,孩子若是在娘子这边能学几分识字算账的本领,往后娘子这边再要用人的话,看能不能也瞧得上我们家孩子,当然,就算不要也不打紧,这学到东西总是好的,不计是进城里做个伙计还是什么的,也比单在地里刨食要强,寻思着一天也就是一个时辰,家里大人咬咬牙这活也能扛着做下来,这才觍着脸来问。”这头话才落,桑萝还不及说什么,另有两个妇人也结伴来了,不是别个,是家里另两位长工的婆娘。桑萝瞧着两家跟商量好了似的也各提着一只鸡,拎着一篮蛋,不用问,桑萝也猜到了来意。果然,两妇人先同桑萝打过招呼,再看赵老太太和老太太放到一边的鸡和蛋,就讪讪笑着问赵老太太,也是想再送几个孩子来学识字算账吗?桑萝见此,不得不把事情说明白些,道:“昨日跑商抽成有几百到近千文是不假,不过这是头一回去寻经销的商铺,他们要的货许是要卖一两个月的,所以不是次次都能有这么些银钱。”这事昨夜里三家其实都有讨论过,赵老太太道:“我们知晓的。”桑萝点头:“读书是不错,却也没有你们想的那样好来钱,不过愿意让孩子读书识字是好事,几位把东西先拎回去吧,这事容我细想想,过得两日再给你们答复。”这话一出,三人都有些不好意思,赵老太太道:“如果不方便,娘子莫因这事为难,提这事原是我唐突失礼,其实还叫家里大的跟小的学也是一样的。”哪里能真一样,真一样也不需跑这一趟了。桑萝笑笑,道:“倒不是什么为难事,不过咱们乡下人家,农事也是头等大事,待我想想可有两全法,若可以的话,届时再告知您。”两全法?赵老太太和另两位长工家的婆娘相视一眼,便都拜谢,道:“那我们等娘子的信。”桑萝笑笑,送了三人出去,已经拎来的东西三人都不肯往回收,桑萝知道这对农家是多大的进项,哪里会拎,一个个塞回了手里。“家里有呢,攒这些不容易,别破费了,这事我记心上,成与不成这几日都会有个回音。”待把三人送走,桑萝便唤了还在装货的陈大山说话。“你说,我给在咱们作坊或是我家铺子里干活的工人伙计或是他们家中儿女都有个识字的机会,如何?”陈大山一愣:“这不少人吧?”赵老太太先时跟桑萝说话,陈大山进进出出搬货,早听了个全,原本听桑萝说要再想想,只以为是收的人多了不便,没成想她竟是想把作坊和铺子也照顾到。“而且孩子还行,大人能有多少时间来听课?”桑萝道:“夜里学,年岁小的孩子可以白日来学半个时辰,年岁大可以做农活的,如果愿意学,夜里来学半个时辰,你看怎样?”陈大山终于反应了过来,这不是跟他和他媳妇一样吗?不同的是他和周葛是在家跟自己弟弟妹妹学。“这个可以,不过只怕有意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