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三十二章、攻城狮(1 / 18)

加入书签

这一天,是一个平常的日子,平常的天气,平常的太阳,平常的一切,然而,却发生了一件不平常的事情。

那天,在大家晚上加班工作快要结束的时候,董乾坤突然爆料道,有一家煤矿发生了事故,事故形势比较严峻,然而这都不是重点,事情的重点是,这家煤矿与张晓东等人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

大约一个月前,张晓东、陆剑飞、郑耀东和董乾坤四人,在郭助理的带领下,按照公司的安排去了河南的一家煤矿参观实习。

到煤矿以后,矿上安排了一个采煤班长,带领他们下了一趟井,途中乘坐过的交通工具有极其简易的猴车,还有四面漏风、噪声很大的罐笼,并且穿戴着内藏钢板的几十公斤的装备深入井底,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地底下近千米的地方,足足呆了有三个小时!

此时,听闻这个消息,张晓东等人都是不约而同的围过去,几个人的眼睛都是目不转睛,死死地盯着董乾坤的手机屏幕,就看见这样的一段新闻报道:

“18日13时50分,煤矿发生一起瓦斯爆炸事故。事故发生后,相关领导迅速赶赴事故现场,完善搜救方案,全力抢救,避免发生次生事故。

要求全力救援,科学施救,把损失降到最低。

相关部门负责人帖子。

张晓东第一次接触到科拉深井是在公司的实习培训课上,公司聘请的一位培训老师,是一位已经退休、两鬓斑白的老教授,在他的ppt课件里面,提到了科拉深井。

但当时老教授的培训课主要是在进行石油钻机的培训,在举例说明阶段,就提到了科拉深井,尤其是其引以为傲的12262米的钻井深度,以及一些该钻机的结构形式和性能参数。

培训课上那位教授更多的是介绍了科拉深井的技术参数,以及其应用到的先进技术,并直言国内的技术与之相比,差距很大,两者之间的技术差距至少有二十年,却并没有牵扯到其他的怪力乱神的说法。

张晓东也是一次偶然的机会,在一个论坛的帖子上,看到了关于科拉深井的详细报道,其中就包含了“地狱之门”的叙述,以及一些匪夷所思的超自然现象。

年轻人总是充满了好奇心,张晓东也不例外。他在第一次看到科拉深井的故事后,就特别感兴趣,后来更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几乎查便了国内外相关的网站,遍寻各大论坛,目的就是搜集与之相关的资料。

但是,他在搜索了许久之后就发现,有用的资料就那么一些,剩余的多是重复资料或者是杜撰的痕迹太明显的传闻,没有太多的价值。

其后的一段时间,由于资料重复性太高,大多数资料竟都是老生常谈,千篇一律,提出的观点毫无新意,他也是渐渐的失去了继续再查下去的兴趣。

不过,关于“地狱之门”,他却是查到了一些新的资料,颇为有趣。

那是在土库曼斯坦的卡拉库姆大沙漠中部,有一个被称为“地狱之门”的人造大坑。

这个直径约为70米的大坑,是1971年的时候,苏联地质学家在这里开凿天然气时,地下钻机倒塌形成了这个大坑。

从前土库曼斯坦还属于苏联的时候,地质学家就断言这个叫做达瓦札的沙漠小村附近一定会有大气田。

于是在1971年一支物探队来到这里,第一次试钻就在很浅的地层下发现了天然气,队员们喜出望外,连忙安营扎寨准备大干一场,没想到帐篷刚扎起来……稀里哗啦,地面就陷下去了,形成了一个直径69米,深30多米的坑。

这个大坑形成之后,就一直嗞嗞的冒着天然气,要知道天然气这玩意浓度到了一定程度,遇明火就会爆炸,而且天然气里经常伴生硫化氢之类的有毒气体。

所以,为了避免坑中可能会释放有毒气体造成危害,地质学家们便点燃了坑内的气体,可当时没人能预料到的是,坑内的大火一直燃烧了40多年而没有熄灭。

研究人员不经意的点燃之后,熊熊大火已经燃烧了几十年仍未熄灭,该洞穴真的有如地狱一般。

相关专家表示,感觉这洞里的气体似乎是无穷无尽,完全烧不完的。

今天,甚至在几百公里之外,人们都能看到大坑熊熊燃烧的火光,而熊熊大火,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熄灭。

近距离观察这里,就会感觉十分恐怖,真如同传说中的地狱一般,因为它很像传说中地狱入口,人们就称它为“地狱之门”。

不过,现如今,这个“地狱之门”闻名于世,却更多的是因为它已成为了一道为游人提供观光去处的著名景点。

此刻,张晓东绕过钻机试验场,携带者出门时准备的相关资料,沿着宽阔的厂区道路直行,不一会,来到了他此次前来的目的地——齿轮加工分厂。

齿轮加工分厂的主要业务,便是负责石油钻井绞车的主要零部件的生产,以及绞车的总体装配和出厂试验。

而几个月前,张晓东在之前参与的项目里,负责了一个石油钻井绞车的子项目,今天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