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二十八章、洛河之畔(1 / 18)

加入书签

张晓东一行五人,为了赶上洛阳到古城的最后一班火车,争分夺秒的往前奔,结果最后还是因为各种原因给耽误了。

众人都是无可奈何,只能再做打算。但是,张晓东等人心里却是有点不是滋味,本来上次为赶时间冒险走夜路,已经弄的大家都是担惊受怕、疲惫不堪,加之行程紧迫,到现在都没完全缓过劲来,结果今天又搞这么一出,明显的感觉这个安排行程的郭助理是有点太着急了?!

众人心里疑窦丛生,却也不便明着说出来,当下往附近去找住宿的地方。

这次大概是白天的缘故,大家很快就找好了住宿的地方,开好了三个标间,张晓东和陆剑飞住一间,郑耀东和董乾坤住一间,郭助理自是单独住一间了。

待安顿下来,眼见外面天色尚早,张晓东等四人顾不得休息,都欲出去逛逛这盛世古都,毕竟这里可是素有十三朝古都之称的洛阳,是华夏文明和中华民族的主要发源地!

上次虽然算是来过洛阳,却是行程匆匆,不及游览,只是在车上看了看那夜色中的洛阳,繁华之地,惊魂一瞥,让人心中惦念不已。

在中国历史上,西安、南京、洛阳和北京并称为中国四大古都。

西安古称长安,位于黄河流域关中平原中部秦岭北麓,地跨渭河南北两岸,东有函谷关,西有大散关,南有武关。

南京古称金陵,襟江带河,依山傍水,钟山龙蟠,石头虎踞,山川秀美,古迹众多。

北京古称燕都,地处华北平原西北边缘与太行山脉燕山山脉的交接部位。

洛阳古称洛邑,地处中原,山川纵横,西依秦岭,出函谷是关中秦川,东临嵩岳,北靠太行且有黄河之险。

洛阳自古便有“千年帝都,牡丹花城”的美誉。“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说的就是洛阳牡丹。花开时节,洛阳城花海人潮,竞睹牡丹倩姿芳容。

只是张晓东等人来到之时,却不是赏花的佳期,再加之时间紧迫,他们的居所也是距离洛阳市的繁华之地甚远,因此也就不做前去赏花的打算了。

赏花不得,却是可以出去信步一走,散散心而已。

只是,人在外地,出差途中,安全帖子。

张晓东第一次接触到科拉深井是在公司的实习培训课上,公司聘请的一位培训老师,是一位已经退休、两鬓斑白的老教授,在他的ppt课件里面,提到了科拉深井。

但当时老教授的培训课主要是在进行石油钻机的培训,在举例说明阶段,就提到了科拉深井,尤其是其引以为傲的12262米的钻井深度,以及一些该钻机的结构形式和性能参数。

培训课上那位教授更多的是介绍了科拉深井的技术参数,以及其应用到的先进技术,并直言国内的技术与之相比,差距很大,两者之间的技术差距至少有二十年,却并没有牵扯到其他的怪力乱神的说法。

张晓东也是一次偶然的机会,在一个论坛的帖子上,看到了关于科拉深井的详细报道,其中就包含了“地狱之门”的叙述,以及一些匪夷所思的超自然现象。

年轻人总是充满了好奇心,张晓东也不例外。他在第一次看到科拉深井的故事后,就特别感兴趣,后来更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几乎查便了国内外相关的网站,遍寻各大论坛,目的就是搜集与之相关的资料。

但是,他在搜索了许久之后就发现,有用的资料就那么一些,剩余的多是重复资料或者是杜撰的痕迹太明显的传闻,没有太多的价值。

其后的一段时间,由于资料重复性太高,大多数资料竟都是老生常谈,千篇一律,提出的观点毫无新意,他也是渐渐的失去了继续再查下去的兴趣。

不过,关于“地狱之门”,他却是查到了一些新的资料,颇为有趣。

那是在土库曼斯坦的卡拉库姆大沙漠中部,有一个被称为“地狱之门”的人造大坑。

这个直径约为70米的大坑,是1971年的时候,苏联地质学家在这里开凿天然气时,地下钻机倒塌形成了这个大坑。

从前土库曼斯坦还属于苏联的时候,地质学家就断言这个叫做达瓦札的沙漠小村附近一定会有大气田。

于是在1971年一支物探队来到这里,第一次试钻就在很浅的地层下发现了天然气,队员们喜出望外,连忙安营扎寨准备大干一场,没想到帐篷刚扎起来……稀里哗啦,地面就陷下去了,形成了一个直径69米,深30多米的坑。

这个大坑形成之后,就一直嗞嗞的冒着天然气,要知道天然气这玩意浓度到了一定程度,遇明火就会爆炸,而且天然气里经常伴生硫化氢之类的有毒气体。

所以,为了避免坑中可能会释放有毒气体造成危害,地质学家们便点燃了坑内的气体,可当时没人能预料到的是,坑内的大火一直燃烧了40多年而没有熄灭。

研究人员不经意的点燃之后,熊熊大火已经燃烧了几十年仍未熄灭,该洞穴真的有如地狱一般。

相关专家表示,感觉这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